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0
/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杜丹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国杰实验学校初中部 31203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素材,让学生用心去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师生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给予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传统文化,树立人文关怀的情感和价值观。语文本身就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文化等的重要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在所有基础教学科目中,语文最有优势或最容易创设情境开展情感教育。

一、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性情感的需求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都在追求更高更快。有时,却容易疏漏掉人性中可贵的情感因素。面对摔倒老人发出“扶不扶”的疑惑时,我们可能会淡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里的仁爱;课堂上“提笔忘字”时,我们也许会淡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利益与发展至上的当今社会,我们或许都会教导学生权衡利弊,保全自己,以求进步,但是我们绝不能忽略,人本身就是有情感的动物,所有的交流互动,只有与情相伴,方能长久。

(二)语文课堂的需要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越来越重要,甚至,会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师生交流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情感互动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细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则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

二、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实践,实施情感教育目标

情感教育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即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性情感;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情感展开有效的管控;使得学生正确的认知自身所具备的情感,认知外在环境的真实情感,同时能够理解两者间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有着内在联系,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比如利用课本,向他们介绍各种各样的职业,使他们认识并体验到每一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和伟大的,形成一定的敬业精神;能够使得学业水平不太理想的人能够避免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形成正面的人格态度;促使他们能够形成完整、健全的个人品质等。

(二)注重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较于小学语文知识,初中语文知识难度较大、知识量多,很多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更为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对所学内容中的情感特点、整体线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教师要改变以往口头讲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其中包括骗子、大臣、皇帝等,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皇帝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更能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要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把抽象、复杂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眼界,比如,在讲解《黄河颂》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体现出在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黄河所能体现的深厚感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黄河的视频与图片,并配上有关黄河主题的歌曲,这样学生就能联想到黄河的雄伟、壮丽,了解黄河在我国民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情感注入,实现学生情感教育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之际,教学的内容也更加的完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得以展现出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能让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使得学生自身的情感也更为丰富。若想使得情感教育能够有效达成,教师的语言、行为也要带入情感,从而能够达到以情促情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个基础的认知,除了补充必要的阅读材料外,教师的引导必须要充满情感,要能够将文字中所蕴含的点滴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能够与文字产生共鸣,从而感知到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情感。当然,教师还要为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朗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去品味文本的情感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可以使得文字更具有活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增加学生阅读文章的意蕴感、形象感、情趣感等有着极大的作用,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四)挖掘文章中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内涵、提高综合学科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句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文章中所包含的内在情感,充分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内涵、思想品格,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探究学生的情感需求,让情感教育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把教学知识与情感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文章中有关景色的句子,让学生用心感受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指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对象,充分实现对文本情感的延伸,此过程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能力等,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注重语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升华情感,学会表达和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属于输入,写作属于输出,只有把朗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参与朗读的重要性,教师通常是为学生朗读一遍就算完成了朗读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无法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学会表达与理解。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有效的朗读属于思维、情感、听觉、视觉的全方面投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形象、生动,具备较强的感染力与继发性,点燃学生的朗读欲望。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品的格调、情感,让学生以饱满、浓郁的情感去朗读,从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学生需要读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杜甫的忧患意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苏轼的爱国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文天祥的正气凜然、《沁园春•雪》中毛泽东想要表达的自豪之情等。

结束语

综上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渗透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望,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论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J].韩辉.  中国农村教育. 2019(11)

[2]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王淇.  中国农村教育.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