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低年级音乐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如何上好低年级音乐课

任玺铮

常州龙锦小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0

【摘要】针对如何上好低年级音乐课,笔者经个人实践,从有效关注,定位课堂;紧凑流程,扎实课堂;即兴伴奏,助力课堂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有效关注;紧凑流程;即兴伴奏。


作者附言: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教重点课题“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养成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有效关注,定位课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普遍较短,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思维无拘无束。在音乐课上,若不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学生是无法好好学习的,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良好的上课习惯,是确保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能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我们新教师,需要在刚开始的低年级音乐教学时,大力关注孩子们的课堂常规建立,除了要求课堂纪律之外,我们主要要培养学生“专注聆听”、“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这三方面的常规能力。

(一)专注聆听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聆听,是音乐课的基础。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有思考的听。专注聆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纵观音乐课堂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聆听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节音乐课不重视“听”的环节,不注重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不注意给学生营造安静的聆听环境等。低年级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容易走神,听觉保持力较弱,很多学生存在发呆式聆听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专注聆听的意识:

1.树立正确的聆听理念,培养专注意识。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明确聆听要求,每一遍聆听都提出问题,有方向的听。在教学过程中,对聆听更专注的学生给与肯定,对安静聆听但不够专注的学生给与鼓励,对思想抛锚的学生给与提醒,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意识到专注聆听的重要性。

2.营造安静聆听氛围,培养聆听习惯。

课堂上,教师只要播放音乐,就一定先扫视全班,待大家都做好了安静聆听的准备时,再播放音乐。在播放音乐时,教师与学生用眼神、身势语言进行交流。不提倡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发表意见,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听完音乐后再与大家交流。教导学生,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还要成为优秀的小听众。每一次的聆听,都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如此,聆听才有效。


(二)主动思考

1.提问导向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这其中,教师的提问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提问是教学中的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提问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智慧的发掘、灵感的启示。因此,课堂提问立意要鲜明,有时语言的神秘和具有暗示性的提问设计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克服随意提问。这就需要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关注音乐本体;其次,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相适应;第三,能激发学习的欲望;第四,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第五,富有启发性。在课堂中,老师需要非常机智,找到发问时机,敏锐捕捉,巧于引发,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问,最大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语言艺术

语言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需要简明扼要,使得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所讲的概念、内容、结论等,都必须符合音乐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做到准确无误,恰如其分。另外,音乐学科特性更需要我们能够用语言展现音乐的艺术美、形象美,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互动、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所以,作为一名新老师,必须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


(三)积极参与

课堂上,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需要多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与音乐相关度高的活动。比如:体态律动,演奏打击乐器,音乐情景表演等。可以跟着音乐律动进教室准备上课,老师可以设计独特的、形象化的练声曲,作为课堂开始时的师生问好歌,把一些节奏训练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歌曲处理更加的情境化。教师始终创设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音乐课,于无形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让音乐学习成为快乐学习。


二、流程紧凑,扎实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良好的音乐学习状态,搭建新旧音乐知识的桥梁,启发学生音乐思考,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等。而现实中,很多老师的导入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经验不足,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导入时间过长,过程牵强、不自然,缺乏音乐特性等。所以,在导入环节,老师需要反复思考,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找到适宜的切入点,使导入更加有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与之实际情况相符的导入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模仿、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但自控性差、认知水平也非常有限,这些学情分析都是教师在进行导入时要有充分的考虑。

一般来说,导入的线条有两个,一种从音乐线条导入,另一种从人文线条导入。从音乐线条导入的话,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也可以直接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出发,设计一个音乐情境。从人文线条出发,可以用提问,猜谜,讲故事等方法,都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两个课例)


(二)体态律动,兴趣提升

在日常教学中,一部分音乐教师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简单地认为让学生动起来,是获得良好课堂气氛最直接的办法。因此,不管什么内容,让学生自由进行律动。这时候,学生的律动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散漫的、毫无章法的 “群魔乱舞”,并不能增加学生对音乐更深层的体验与感受。另外,很多老师会把律动与舞蹈相混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律动动作的设计完全借助歌词内容,跟着歌词内容表达,动作过于具象。律动要符合音乐的规律,但如果单一的借助歌词内容进行表演,往往只停留在“唱天指天、唱地指地”,动作的韵律感只停留在节拍层面,这种律动的效率是不高的。另外,也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度不够,因为学生脑子里填满的都是歌词的内容。其二,遇到有民族特色歌曲的时候,教师就会把本民族的舞蹈搬过来,往往出现难过于繁。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很难一下子抓住民族舞蹈动作的精髓。这样律动时,目标容易偏向于民族舞蹈动作上的练习,与体态律动的概念不相吻合。

我们必须十分清楚的了解到,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音乐的耳朵,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敏感体验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任何的体态律动都应该围绕歌曲音乐本身来进行。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音乐的特征、歌曲的旋律及歌曲的二度创作进行动作创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有效运用体态律动教学的实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正确感受和体验音乐,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层层递进,扎实学唱

说到歌唱教学,在音乐课程标准改革之初,大多数音乐老师都去掉了音乐学科的技能含量,仅仅是利用人的天然听觉和音乐的弥漫性,通过反复听歌曲自然学会。这种默会的学习方式虽然最接近自然,但它缺失了音乐课的特性,也失去了音乐教师的存在价值。试想,这样的反复听、散漫的无指向的听,我们只需要一个录音机反复播放就能达成。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演唱水准良莠不齐,歌曲音乐表现中所包含的音准、节奏、旋律韵律感等等很难被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同时音乐审美能力也会处于非常低的水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核心,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而唱谱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歌曲教唱方法正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音乐老师的曲谱演唱都很机械,只是干巴巴的呈现了它的节奏和音准。音乐本身是有内在的运动方向和能量变换的,音乐是听觉是艺术,更是美的艺术,因此唱谱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每个节奏都有它不同的个性,每个音符在不同乐句里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种在不同表象的差异中学会的曲谱演唱,才能从根本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及审美能力。所以,学生的曲谱演唱不应该是枯燥的,应该是有表现力的。

无论是模唱歌谱还是歌词,都应该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每一遍都要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的演唱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同时,他们学唱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持。在能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词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给低年级的学生加入二声部,从最简单的加入诵读开始,然后尝试加入简单的旋律进行二声部合作演唱,多声部的合作和演唱不单能够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能力,对他们音乐听觉的培养十分有利。


(四)打击乐器,辅助课堂

打击乐器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类乐器,小巧精致,简单好上手。它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低年级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而且,打击乐器的色彩、触感和操作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鲜感和兴趣,使用打击乐器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佳。教师可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如抒情的乐曲可选用有延绵音的金属类乐器,像三角铁、碰铃等;活泼的乐曲可选用颗粒性强的木质类乐器,像响板、双响筒、木鱼等。在打击乐器有节奏的伴奏下,学生的恒拍可以得到加强与巩固。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打击乐器做一些节奏训练。比如,在完整的节奏稳定读出后,我们可以让孩子用演奏打击乐器的方式稳定敲出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多声部合作。


三、即兴伴奏,助力课堂

在你以往的认知以及刚才前两面部分的讲解中,你应该能体会到,课堂中钢琴即兴伴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会极大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有及其重要的重要,同时,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自信,并能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上。

(一)正三和弦

首先是正三和弦。有一级、四级、五级构成,也是我们在上课时曲子编配里用的最多的和弦。一级为主和弦,用T表示,四级为下属和弦,用S表示,五级是属和弦。同样的,在小调里,也是有这三个和弦,但写法略有不同。三种和弦有他特有的进行方式,最常用的就是T-D-T,这是正格进行。T-S-T,这是变格进行。最后一个是T-S-D-T,这是完全进行。那理论上是不可以出现D-S这个进行,也就是五级到四级,但时代在往前走,和声只要好听,没有什么不可以,都可以使用。所有的曲子结束时都是正格进行,变格进行经常是用在补充的位置上,就像是饭后甜点,回味的感觉,是在正餐之后,可有可无的。

(二)副三和弦

除了145三个正三和弦,剩下的都是副三和弦,他们是2367,我们主要来说一说其中的2级和6级。他们两的主要功能都是替代和连用。2级替代4级,6级替代1级和4级。比如165,中间可以配四级,现在可以用二级来替代,也可以用六级来替代。那么,具体的用哪一个替代,可以根据曲子的风格、定位的需要。第二个功能连用,一般都是在下三度进行的连用。比如我们的完全进行,在这个四级后面可以连用一个向下三度的二级,在一级后面也可以连用六级。

(三)注意事项

除了和声的编配,在为曲子配即兴伴奏时,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音区:高、低;

2.速度:快、慢;

3.力度:强、弱;

4.织体:柱式、分解;

5.演奏法:连奏、断奏、跳音;

6.单音、多音。

7.情绪:欢快、抒情、悲伤。


四、小结

教师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无论什么学历,是否科班,如果没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即使理论基础再扎实,也是纸上谈兵。送给大家一句话:“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当你把这句话变成你的座右铭,就一定能收获满满,进步满满,幸福满满,一定可以胜任低年级音乐课,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



作者简介:任玺铮,性别:女,江苏省常州市人,1988年出生,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常州龙锦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