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与探讨

于晖 贾菲菲

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

摘要:自“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各小学都在紧密围绕这一概念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核心素养概念下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作为小学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与“德育”进行概述,阐述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教育

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帮助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比较多和实际不符的弊端,所以怎样在新形势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一、将核心素养中的道德教育植入课程学科之中

“核心素养”是概念非常宽泛的词汇,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若是想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落实,就必须要将其植人到学科课程中去,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课程教学,为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标准依据。对于此,笔者的建议是,根据核心素养要求,重新制定完善基于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以实现本学科、本学段的核心素养德育目标为要求,推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如在语文学科中,就可以借助国学经典的学习,不断的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理念,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快学生道德养成。在物理学科中,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除要传授学生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可续、求真探索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发展,是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没能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与教学的制度并不完善,德育教育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一些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心理承受的能力大小,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换位思考,一切教育活动都将以小学生为中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反馈,对小学生的优秀表现作出表扬和鼓励,增强小学生们的信心。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依然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牢记核心素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内容设计学科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一样无法脱离现实而单独存在,只有以生活为基础才能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情。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德育内容生活化,真正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重视专门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结合学校特色和教学理念来构建体系科学、主题鲜明的德育课程,将本校德育课程开发与国家精品课程等内容向关联,真正站在课程高度来设计并优化德育内容。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教师的身份,在小学生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榜样,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规范自身言行,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引导来帮助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蛮横,言行举止得体,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校时间较长,除了上课,教师在课下的言行也在无意中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学校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作用,为学生塑造榜样,号召学生的向榜样学习,形成良好的风气。如学校可以设计“德育标兵”奖项,通过班级民主评选的方式来产生“德育标兵”,号召学生向“德育标兵”学习,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投影技术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学科课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教师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入PPT课件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股,在保证德育课程趣味性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德育教育人员也可以建立校园德育教育主题网站,选择小学生感兴趣且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供小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

六、组织团体公益活动

由于学生在学校中的课非常多,每天学习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疲倦感,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班级的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中的压力,放松自己,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公益项目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意识以及乐于助人的意识,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然,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到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说一些学生非常积极完成分配到的任务,而有些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就比较懒惰,个人积极性不强。这些都是可以在学生参加活动中得出的,而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

七、营造家校互补的教育模式

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一般是6个小时左右,再出去周末以及法定节假日,他们的在校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应形成互补。家庭成员应该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家校之间勤于沟通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良好途径。这样,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方法,便于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新模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中,对学生的德育品质进行长期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华.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86-388.

[2]宫殿华,王燕.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86-588.

[3]罗秋城.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9(23):57.

[4]王桂玲.创新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8.

[5]唐景勐.探究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