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阅读教学——以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阅读教学 ——以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张丽娟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七中学 065000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提出了要求,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旨在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纪实作品阅读内容,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精神的红色经典书籍,兼具纪实性与趣味性,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让学生充分阅读这本书,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书籍中所传达的红色精神,提升思维品质,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中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培养他们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他们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在暑假中已经安排学生通读《红星照耀中国》全书,通过检查读书笔记,大部分学生完成度良好,为师生共同探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 纪实类作品阅读指导,了解本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文本内容探究,具体问题的探讨,在阅读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3.重点专题导读,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和问题探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速读法、批注法、范例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红军的领袖、将军和战士们的故事。他这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就是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的不朽名著——《Red Star Over China》。今天,我们走进名著,走进八十四年前那段硝烟四起的革命岁月。

  1. 名著阅读指导。

(一)译本的选择。

阅读名著,版本的选择很重要。而阅读外语名著时,译本的选择很重要。初次阅读,最好选择流通性广权威性强的版本。本书八十年来译本颇多,在了解几种主要译本的基础上,老师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的译本《红星照耀中国》。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版本学知识,推荐比较好的读物,为学生正确的选择阅读书籍打下基础。

(二)分析名著译名《西行漫记》与《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胡愈之先生将斯诺的名著《Red Star Over China》翻译出版,定名为《西行漫记》。比较《西行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两个名字,分析译名不同的原因,展示你的观点。(意译与直译的区别,意译是为了规避当时的严格管控;本书名字直译是即可准确的反映出作者意图和客观实际)

(设计意图)本书的译名《西行漫记》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学生阅读此书须有所了解。同时,将此书译名定为《西行漫记》是为了规避那时当局的严格管控与迫害,从侧面反映出革命先辈面临的形势之严峻,引导学生思考两代译名的不同,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当年时局的认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三)浏览目录,列出任务清单,了解本书主要内容。

1.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苏维埃?何为共产党?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目录,请同学们归纳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章节内容。

教师明确:以“红军是什么样子的”为例。

名著章节:

《造反者》、《贺龙二三事》、《 红军旅伴》、《苏维埃掌权人物》、《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红色窑工徐海东》、《“红小鬼”》、《关于朱德》等。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目录,使学生迅速了解把握本书的大体框架结构,形成对本书主要内容的整体印象,对本书有整体认知,为小组专题阅读打下基础。)

2.通读全书,列出任务清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阅读。

教师任务清单示例:

小组阅读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阅读任务:

(1)作者出发探寻红色中国时心里存在怎样的疑惑?请用表格的形式将这些问题作出记录。

(2)作者进入红区的经历非常精彩,阅读文本了解作者进入红区的路线和方式,用思维导图呈现他的路线和所遇任务。

(3)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共产党人邓发。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任务清单示例,给学生作出示范,使学生明了任务清单的列法,同时激发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学会开列任务清单,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

3.根据老师的任务清单示例,分小组为第二篇——《去红都的路》、第三篇——《在保安》、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列出任务清单并在课后进行专题阅读。

示例:

第二篇———《去红都的路》

阅读任务: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共产党人周恩来。

(2)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第三篇———《在保安》

阅读任务:

(1)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2)1927-1936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军队的条件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阅读文本,简要回答红军大学有哪些独特无二的地方?

第五篇———《长征》

阅读任务:

(1)阅读《第五次围剿》一文,回答红军在苏区取得人民拥护的基础是什么?

(2)从《举国大迁移》一文中你可以看出,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3)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设计意图)重点专题导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提问并回答,串联起整本书的内容。小组交换问题,互相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思想火花进行碰撞,引导他们对同一问题、同一专题进行辩证分析。

三、专题分析《探寻红色中国 》,找出斯诺在去延安之前做了哪些准备(p10),并对其做出评价。

针对斯诺注射疫苗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天花,伤寒,霍乱,鼠疫,斑疹伤寒 五种疫苗

  1. 侧面反映了红军当年战斗环境的艰苦和险恶。

  2. 斯诺的职业精神。

  3. 冒险前要有周到的准备

  4. 疫苗是有作用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学会从细节处见真章,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提升学生全方位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教师示例:

人 物:邓发

主要经历:邓发是广东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曾经做过轮船上的西餐厨师。在香港海员大罢工时,被英国警察打折了几乎全部肋骨,后加入共产党,进黄埔军校,参加国民革命。一九二七年,参加红军,是共产党秘密警察领导人,国民党悬赏五万要他的人头。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第22页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共和国的缔造者们,认识红军的将领们和士兵们,旨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感受红军精神。同时,在这个训练中,加强对学生总结概括以及评论能力的学习,全面提升其思维品质。

  1. 总结。 在这节课上,我们留下两个悬疑:斯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所采访的著名人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得作者确信他们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国家命运的主宰者?这些问题,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去解开。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方式创新探究》编号:190215;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批准号:20190112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