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干预的策略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特殊儿童教育干预的策略探寻

葛琼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特殊教育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时间中,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从新时期国家事业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提高特殊教育总体质量,在顶层设计中制定了两期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特殊教育发展。但是,随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特殊教育也随之涌现出大量问题。当前,残障人士对身体康复、参加工作、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针对这种趋势,需要提高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快其现代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残障人士的现实需求,才能实现教育平等、公正。

关键词:特殊儿童;教育干预;策略

1特殊教育的理解

1.1对特殊的理解

特殊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的少数,说窄一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划分。生物多样性告诉我们,物种的存在千变万化,我们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断演进,达到当今的一个稳定阶段,而是否有一小部分人类因为进化缓慢,或者过度进化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出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呢?又或者,这是少数基因,为了在所进化的环境中生存的结果呢?你可能会疑惑,这样的进化怎么能说是明智之举?甚至可能是退化的表现。但换个思路想,或许可以说是这部分人类祖先的高明之处,以被大多数视为弱者的姿态出现,从而让自己的后代更多地受到其他同类的关注,这未必不是一种有利条件。另外,“特殊”一词的出现,本身就给两部分划开了界限。仔细想想,我们平常用到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原本的统一整体进行了无意识的划分。但我们应该知道,“特殊”一词的存在,对一个整体来说是矛盾的。但存在即有其存在的价值,即应该有其在整体中的一席之地。

1.2对特殊教育的理解

特殊教育专业是为我们正常有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是我们习得教学特殊儿童的方法、形成特殊教育意识的过程,这是普通人意识里的特殊教育。然而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授知识经验技能的过程,早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应运而生。那人类出现时,是否就存在特殊人群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不论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战争中导致的肢体残缺,都肯定了特殊人群的存在,由此也开始了特殊教育的历史。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也从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众多教育分支中的一个。特殊教育存在的意义不只是细化了教育的种类,更体现了人类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迈进,更加尊重生命。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人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存在偏差和不理解,有的人对特殊儿童存在偏见,认为他们以后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麻烦或压力。因此,特殊儿童而受到歧视、排挤,甚至在教育领域中也会受到学校、他人的歧视。

2.2家长观念陈旧、知识的缺乏

特殊儿童的父母心理状态更加复杂,包括了罪恶感、焦虑、否定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的孩子,甚至会仇视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还抱有旧观念,使得一些特殊儿童在生理上得到了康复后,在心理上还存在较大的创伤。

3特殊教育干预策

3.1加强思想和制度建设,把学校建成区域融合教育管理中心

特殊教育学校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校长和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放思维,学会从区域层面全局思考和组织指导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等一系列工作,逐步将学校工作重点从育人转向区域融合教育指导与组织管理上来。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融合教育组织管理能力。要在当地教育部门领导下,积极做好区域融合教育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等工作,加强区域推进融合教育的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组织开展、统筹协调和指导区域融合教育的管理能力。再次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与普通学校、社区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交流及合作关系,主动寻求政府和社区相关部门、单位支持,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形成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的合力。

3.2始终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提高入职学历门槛和资格标准。未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要具有四年学科专业本科加三年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历或七年特殊教育本硕连读,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方能适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融合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所以,今后特殊教育学校新进人员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历和双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二是加强在职教师培训,系统提升在职教师学科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经过培训的教师,不仅应具备组织开展融合教育的指导能力、管理能力,如制订融合教育方案、组织活动、协调统筹、深入社区家庭等;还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实施教育康复管理等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普通学校主要学科课标、教材、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普通班级管理、资源教室使用和课程教学调整等能力。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形成教师发展优化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成长的导向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教师管理,如建立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双证制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实施校内岗位轮换制度,形成动态开放、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动力机制。积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特教津贴等政策,建立教师薪酬绩效逐步增长机制,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3.3努力促进融合教育

适龄残障青少年在普教阶段学制中接受教育的占比,要逐步与发达国家持平,这是办好特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此,可利用以下几种措施。首先,政府机关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将残障青少年优先安排在普通学校的强烈意识与法律观念,强化融合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依据法律法规构建融合教育资源管理团队、专家委员会、独立资源教室及统筹协调的负责机构与监管体系,充分形成诸多部门统筹协作、合理分工、积极配合、携手推进的完善的行政监督管理工作体制,进一步加快融合教育事业发展。其次,构建融合教育发展专业帮扶及服务制度。事实证明,缺少扶持保障就无法实现融合,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应加强普教、师资团队培训、独立资源教室创建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全方位建设,构建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要技术骨干的长效巡回指导与服务机制,主动引导高等院校、教研室以及科研中心等对融合教育的分析和研究,强化普教师生和学生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了解与认知,从而形成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探索及教育变革的育人共同体,促进融合教学课程与目标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再次,要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与残障青少年类型和残障程度,改革学校教育及融合教育体系,全面开展特殊教育班、复式班、跟读班、卫星班等多样化的融合教育模式探索与构建,积极推动特色化教育,逐渐形成以特殊教育和随读班级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远程教育、免费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全纳性、特色化、一体化学制,充分体现我国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模式,并促进残障学生的均衡发展。

4结语

总体来说,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适应国内教育体系、国内人才市场相关要求是此类教育的最低标准。在特殊儿童还处于可塑性阶段时通过相应的教育和治疗,力求这些儿童有独自生存的能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更加普遍,特殊儿童潜在的问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解决,但仍需每一个相应的家庭与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家庭+教育机构”的交互式教育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乔庆梅.中国残疾儿童社会福利:发展、路径与反思[J].社会保障评论,2018,2(03):123-132.

[2]桂永锋,刘冯铂.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6~12岁智力残疾儿童参与体育动状况和服务需求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2):232-236.

[3]徐倩,周沛.残疾儿童福利困境与“精准助残”发展策略———以无锡、荆州、西安、宝鸡四市调查为例[J].东岳论丛,2016,37(1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