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实践

汤凤娟

中山市小榄镇联丰小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中山市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应用的几个要点及应用举例。小学英语课堂设计应体现情境与主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内容应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通过设计合理的英语学习活动,完成从教材语言知识到提升学生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及文化内涵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小学英语,思维品质,主题情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即在一定主题意义引导下,依托于一定的语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融合到其中,学生学习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策略,促进自身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判断价值取向,理解文化内涵,发展多元思维。

三个要点是: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体现认知和运用维度,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由此可见,开展英语学习活动需要依托于有主题意义的语篇语境,而然现行中山市小学英语教材十分简单,完全依托于教材十分不利于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以中山市小学三年级下册unit 2为例,教材文本设计的情景是主人公Gogo在粉刷墙壁,频繁的问“what color is it?”内容十分简单,整篇五句问答,”What color is it?”就出现了三次,问句都是”What color is it?”, 答句都是“It's +颜色”行文松散,句与句之间缺少逻辑联系,几乎感受不到主题意义,语言十分单薄。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课本内容教授学生,不加以整合拓展,这样缺少情境,脱离现实,缺少文化内涵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也得不到锻炼和拓展,因此教师十分有必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挖掘主题和内容,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需要有真实经验的情境,在此情境中产生真实的问题,然后占有知识、资料并探究解决问题等(转引自丁永为,2012)。英语学习活动,只有以真实有效的情景为依托,才能让学生学习运用的语言。

四年级下册Unit 6 Jobs 这一单元,教师通过展示Ann's family, 结合三年级上册family tree的知识点,呈现了Ann一家人的职业。学生的日常生活都与家庭成员密不可分,家庭成员的职业也是学生时常谈论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

5fa65e0059d2d_html_ee51eb1b6cbcbc6b.gif

二,层层铺垫,学习理解

如何设计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英语语言知识,理解文章的意思,并且能够创新,迁移,是英语学习活动有效的标志。以广东版四年级下册Unit 3 Bank or Beach为例,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创编了一篇Mickey’s Sunday Plan,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呢?在阅读之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How many places are Mickey planning to go?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泛读,接着问学生What are the four places? 让学生学会找细节。通过skimming,scanning 可初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There are four places that Mickey is planning to go/there are four places/four places/four”可认为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找出”park, supermarket, bank, hospital”这几个地点,可认为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5fa65e0059d2d_html_26dcf044109ff230.png

第三个英语学习活动是信息进一步理解,教师要求学生逐步找出Mickey去各个地点的目的或者打算做的事情,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去事件和地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去公园是为了have a picnic, 去supermarket是为了buy some food, 去看医生是因为have a cold。这样帮助学生建立事件与地点的内在逻辑关系,进一步理解文段。

接着是一个总结性连线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找出的信息,正确的将地点与去该地点做的事情连起来,理解事情发生内在的逻辑关系。

5fa65e0059d2d_html_e30c4b899b38590b.png

教师在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拓展,先是通过图片展示本文教材的八个词汇地点,要求学生思考去这些地点会做什么事情,通过之前活动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有所思考,比如去restaurant可以have a lunch, 去swimming pool swim等等。以public places连接所有的地点,以点成面,构建学生对public places 的知识网络,为知识的迁移应用打好基础。

三,内化知识,灵活运用

英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创新。在Unit 3 Bank or Beach这一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理解,加以运用的活动。这是一个互动活动,教师给出一段简短的对话。如下图,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填空。要求填的内容是地点和对应去地点要做的事情,来考验学生对事件与地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不局限于教师给出的地点,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创新,有利于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以点成面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5fa65e0059d2d_html_8d320c7712efade9.png

四,巩固新知,创新迁移

在广东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Free Time这一课,教师则引入了根据文章内容绘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的活动。思维导图能够简洁有效的展现文章脉络,又可以考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章,提升写作能力都十分有帮助。思维导图的模式不一,只要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够展现文章的脉络,语言的逻辑关系,完成这一学习活动,就是已经对文章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接着可2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内容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记忆,在给出的线索下,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回忆文章的大致内容,即可创新一篇简短的新篇章。

5fa65e0059d2d_html_4d4f857c87278078.png

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布置让学生先用思维导图构思一篇简短的题目为“I love My School”的习作,根据思维导图将语言展开成一篇小短文,配以文字图片,汇成一则海报。以下是部分学生作品。可以看出,用思维导图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再根据思维导图复述、展开新文章的活动,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理解,复述文章,创新应用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这一活动不同枯燥的抄写作业,海报色彩鲜艳,配图饶有趣味,学生的有兴趣参与其中,动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5fa65e0059d2d_html_d5cc4da0c4223486.png

五,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活动的枢纽,学生通过英语语言活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理解文化内涵,锻炼学习技能和思维品质。本文阐述了在创建英语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围绕一定的主题情境,整合教材内容,创建循序渐进的英语学习活动。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应该能够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边学习边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最后,本文介绍了带领学生构建文章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创建新篇章这一高效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丁永为. 2012.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5(必修)[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