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浅谈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浅谈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叶丽丽

四川音乐学院 610500

摘要美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艺术化、科学化的声乐体系。随着戏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民族声乐教学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革,力求使民族声乐与美声歌唱相互借鉴。两者在教学方法和演唱方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对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者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它们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教学改革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文化之间的互动机会越来越多,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主流。声乐文化也是如此。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受到了西方声乐文化的影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声乐开始融入西方美声唱法声乐。在歌唱的过程中,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执行民族声乐,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美声唱法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研究美声唱法的理论和技术,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深远的影响,中国民族声乐技能和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

  1. 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的特点和异同

  1. 民族声乐的特点

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特色,它丰富了中国56个民族的主要特征,包括背景、文化、习惯和语言创造等方面。这种声乐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民族声乐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它是在人民中产生、从人民中继承的。歌唱形式可以得到丰富和发展。民族声乐解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人们娱乐的重要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民族声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音域、嗓音、清晰度和音色上,如音域广、声音豪放、清晰度清晰、音调高等。民族歌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歌唱者的情感上。音乐中的情感会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音乐的内涵会通过声音和情感的结合来诠释。在演唱方式上,中华民族与美声唱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更大的文化特殊性上。多年来,全国声乐事业健康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主要内容是民歌。这种单一纯粹的演唱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民族声乐的发展要求。民族声乐在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美声唱法声乐,从声学特征、科学发音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1]。民族声乐所蕴含的民族性和民族性越来越突出,所形成的声乐艺术形式越来越具有代表性。

  1. 美声声乐的特点

美声起源于意大利,在声乐文化中使用的基本语言是意大利语。美声唱法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其独特的方法和形式。随着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的风格和技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支离破碎的理论逐渐成为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符合人声规律的体系。美声唱法最突出的特点是音域统一,声音穿透力强,音量易于控制,音色浑厚润泽,共鸣方法科学。美声唱法声乐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而且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

  1. 民族声乐与美声的异同

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的声乐技术都是科学的。在声音制作方面,它们通常是相同的。他们的呼吸是深沉的,具有同化的本质特征。所产生的声音不仅悦耳而且流畅,所使用的技术是为了扩大音域。为了使声音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通常使用基本的发声技巧,即在共振腔的基础上进行深呼吸。民族声乐和美声在心理上都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通常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心情都是饱满的。虽然两者在声音和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表达形式、语言使用、呼吸和共振腔的使用、词语的发音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呼吸上,民族声乐具有高嗓音的特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一种较为随意自然的表现风格。打开喉咙时,喉咙通常是向上的,没有美声那么大[2]。美声唱法着重于共振腔的使用。由鼻腔和喉腔形成的共振腔增强了声音的穿透性。虽然两者在发音上都有明确地要求,但是发音的位置应该在另一个的前面。

  1. 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1. 演唱技艺方面的影响

  1. 气息运用方面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呼吸在美声唱法中的应用,如深呼吸。在唱歌的过程中,歌手需要保持呼吸,使肌肉相互对抗,给予呼吸足够的支持。流动的呼吸可以使声音更加柔和和连贯。花腔是目前许多声乐教学中常用的主流演唱方法。在基本的演唱方法中加入花腔,通过呼吸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音调。美声唱法中的花腔在音色处理上具有老练、细腻的特点[3]。它有广泛的色调,丰富的技能和强烈的等级感。这就是为什么华强在民族演唱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1. 共鸣技艺方面

通过对美声唱法共振技术的应用,对混合共振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创新。歌唱者需要调动自己的共振腔,控制真假声音的比例。不同的空腔尺寸会产生不同的音色,相应的声音圆度也会不同。控制真假音,掌握语音控制的比例可以产生腔共振效果,头腔、口腔、胸腔会产生混合共鸣。

  1. 咬字技艺方面

在民族声乐教学之前,融合了意大利的西方演唱方法。但是,由于汉语和意大利语的发音习惯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发音不清、发音不好的问题,学习难度较大。相比之下,美声唱法在发音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发音方面的问题很少。通过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逐步完善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将进行咬合训练活动。在练习意大利语的基本字母元素时,我们要抬起软腭,竖起咽后壁,使腔咽更加稳定。唱歌时要明确高位置,产生共鸣效果,保持声音的连贯性,使其更加稳定,才能准确掌握咬字的技巧。

  1. 理论和科研方面的影响

在声乐教学的影响下,我国的声乐理论也在逐步发展,声乐理论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了声乐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声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音乐理论研究杂志的种类也在增多。大多数高校学报都有自己的理论内容。与音乐理论研究相关的设计主题范围广泛,包括重要人物访谈、相关作品及表演形式的评价、声乐技术与训练研究、声乐艺术发展与表现形式研究、歌唱与心理探讨等。

总结综上所述,美声唱法自传入中国以来,呈现出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发展的趋势。为了促进美声唱法自身的完善发展,美声唱法在不断地借鉴中得到了它所需要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两者的融合更符合现代人的需要。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教学方法,也完善了我国的声乐理论。因此,对民族声乐与美声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加以应用,将有助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钧平.高校美声唱法教学理论研究——评《美声唱法歌曲大全》[J].教育发展研究,2019,38(2):后插1.

[2]杨诗琳.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艺术价值与实现路径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4):27-28.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18.14.027.

[3]叶丹青.从“以腔行字”角度论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改良[J].戏剧之家,201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