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学生变向思维的培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小学数学对学生变向思维的培养分析

阙惠兰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通贤中心小学,福建省 龙岩市 364200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变向思维能的培养,但是变向思维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探索适合小学数学变向思维的培养策略非常重要,作者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变向思维;分析。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讲解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容易固化,变向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变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非常重要。变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变向思维能力。

  1. 什么是变向思维培养

变向思维指的是能够不拘泥于惯性的思考方法,而是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方法,通过发散思维,利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正向思维能力较好,变向思维能力却得不到发展。加强学生变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碰到问题,思路缺乏时,能够灵活自如的转变考虑问题的角度,能够创造性的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数学课堂上不同解题方法的探索,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1. 小学生培养变向数学思维存在哪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忽视对于学生变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还在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积累的知识较少,而且学习经验不够、理解能力也欠佳,培养变向思维难度较大。有不少老师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变相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得不到培养与提高。

(二)没有系统的变向思维培养方法和培养策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影响巨大,且不少老师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成长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或多或少都有其影子。一方面,有些教师可能意识到了变向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但是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等因素限制了教学方法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对于变向思维的理解不到位,经验不足,没有系统的变向思维培养方法,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在实践中进行优化、更新,同时难以平衡教学进度与变向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对学生变向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发展还原意识,推动逆向思维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现况以及教学内容,将变相思维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逐步推进知识的讲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采用分层次进行数学教学,每层再细分出具体的教学步骤,从而引导学生去积极进行问题的思考,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实现教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双提升。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与运用上,教师可从正向思维入手,引导学生反向思考,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还原意识。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7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习为例,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性质;第二层次: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四边形有四个直角;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习的性质,判断是否正确?也就是让学生利用正向思维进行练习。第三层次:当学生能够进行正向判断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对边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四边形吗?”“有四个直角的图形一定是四边形吗?”等等,也就是让学生利用反向思维进行思考。经过正反引导,潜移默化的发展了学生的还原意识,同时在思维的拓展过程中促进了变向思维的形成。

(二)用逆向思维带动变向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数学知识有其自身的特点:符号化、格式化等。小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自主的就会侧重于公式符号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进行相关的听讲和计算时,也是关注公式符号,而不是知识本身的意义和内涵。这样学生便无法灵活的运用知识。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本身的机械化、格式化,导致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固化,缺乏逆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变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要注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去理解、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解决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用逆向思维促进变向思维能力的的提升。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2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进行“除法”教学内容讲解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除法公式:a÷b=c,也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得到锻炼,同时引导他们去探讨学习其中的除法规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出发,反向思考a、b、c 之间的 关系,得到a=b×c。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变向思维的逐步培养。

(三)多创造联想机会,让学生变向思维得到锻炼。

活用公式。数学上的公式有很多,一般学生刚刚接触学习时,只会生拉硬套,不会灵活变通使用,题目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灵活讲解、运用,鼓励学生去进行公式的变形、推导,做到举一反三。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5课“三角形”的学习为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如果题目上告诉学生已知面积S和底a,而让求高h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在讲解相关公式时,鼓励学生各种情况均要考虑到:已知面积S和底a,高h=2S/a。已知面积S和高h,底a=2S/h 。通过公式的灵活变形,学生的变向思维能力也得以锻炼。

一题多解。数学中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出现一道题存在不同的解法的现象。这时,最能锻炼学生的变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再多想想,还有别的解法吗?”

以一道计算题为例:幸福小学原计划购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43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篮球?有同学认为用总钱数减去买足球花的钱,再除以72。即:(72×12-432)÷72=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上一个公式里面乘以72,又除以72,所以直接列出:12-432÷72=6。有的同学想设剩下的钱可以买x个篮球,那么可以得到72×12-432=72x,进一步解方程即可。

结  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培养变向数学思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培养策略分析:发展还原意识、采用逆向思维、多创造联想机会,让学生变向思维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 舒増火.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索[J].新校园(中旬刊),2017(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