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日语教师研修的回顾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3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日语教师研修的回顾与探索

张博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29

摘要: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8年度“海外日语教育机构调查”结果的统计显示,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人数是1,004,625人,日语教师人数为20,220人。在外语教育中日语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全国1117所高等院校中有572所院校设有日语专业。由此可见日语教师的研修是非常重要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大幅推进,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日语;研修

日语教师研修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兴起,继而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大学日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大语言类出版社、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以及一些杂志社纷纷开始举办日语教师研修。日语的教师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青年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增强了专业能力、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了日语教育的发展。

高校日语教师研修已走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2006年为早期发展阶段,2009年以后为研修发展兴盛阶段。早期的研修以教师培训为理念,研修内容以知识传授与教学技能培训为主,研修形态以专家主题报告或专题报告为主导。2009年以后,以北京师范大学研修为代表的、以高校日语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师工作坊研修以及2013年后,以教学研究会研修为代表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研修开始实施,研修课程设计也逐步趋向稳定与成熟,自此,我国高校日语教师研修开始迈入发展成长期。

下面笔者将就高等教育出版社自2006年至2019年举办过的13次研修进行回顾,从中思考和总结一些经验和不足,从而为今后高校大学日语教师研修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一.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日语教师历年研修回顾

高等教育出版社自2006年起至2019年,已经举办了13次的全国大学日语教师培训班,研修的概要如下表:


时间

地点

人数

主题内容

第一届

2006.7.24-28

北京

93

由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针对中青年大学日语教师所关心的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的热点、难点进行讲座。

第二届

2007.7.22-27

南京

159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就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进行讲座。

第三届

2008.7.19-24

广州

155

尝试“体验教学,答疑解惑”的研修模式,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的同时,首次设立“实践课程”。

第四届

2009.7.19-24

杭州

197

以日语教学法为主题,旨在提高广大中青年日语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战教学方法。

第五届

2010.7.18-23

贵州

100

以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践教学为主题,分小班教学,组织分组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六届

2011.8.15-20

天津

151

配合世界日语教育大会,提高日语教学水平,增加日语及日本国情知识,促进信息交流。

第七届

2012.7.16-20

青岛

194

以高校日语教师理论研究与日语教育实践的关联为主题,增设“我的日语教育研究”模块。

第八届

2013.7.21-25

长春

155

以“文章表现”为主题,针对如何读、如何写、如何教展开研修。

第九届

2014.7.18-22

大连

140

以“课程教学要求与应用——教学目标与学习评价”为主题展开研修。

第十届

2015.7.15-19

厦门

130

以“二语习得研究与日语教育”为主题展开研修。

第十一届

2016.7.13-16

北京

60

以“数字化时代的日语教学实践”为主题,围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新媒体”展开研修。


2017年(暂时停办)




第十二届

2018.11.9-11

广州

70

围绕“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主题,以国家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系列教材》为基本素材进行研讨和研修。

第十三届

2019.8.16-18

兰州

45

围绕“听力课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的主题,以国家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系列教材》为基本素材进行研讨和研修。


二、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日语教师研修经验总结

自2006至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日语教师研修历经了13届,累计培养了近1700名一线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在业界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研修项目,已经形成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日语教师研修的品牌力量。

从主办方来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日语教师研修自2006年举办第一届开始始终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办,同时在其中几届联合大学日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驻华领事馆等机构形成合力,起到真正促进日语教育发展的目的。

从内容来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基于最开始研发的教材都是公共日语类教材,自2011年起才研发了适用于日语专业的《基础日语系列教材》。从2011年这个节点细分,2011年之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日语教师研修更加偏向于大学日语类内容的教师研修,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以教学法培训为主,涉及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学术论文写作、大学日语四级考试、日本语能力考试、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日企的人才培养等内容。2011年至今的研修内容更加偏向于日语专业类的内容,内容还是以教学法培训为主,涉及日语课堂教学的综合课程、听力课程、口语课程、写作课程、翻译课程等如何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何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日语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教材的活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设计课程、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学习评价等内容。

从邀请的专家团队来看,每次研修都会根据设定的主题邀请业界最为专业的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邀请日本的相关专家来拓宽日语专业教师的眼界,比如日本县立广岛大学的侯仁锋教授、早稻田大学的吉冈英幸教授、东京外国语大学的伊东佑朗教授、武藏野大学的藤本かおる教授、九州大学的小山悟教授、日本专修大学的王伸子教授等。同时邀请国内一流大学的日语专业专家做基调演讲,比如在业界非常有声望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严安生教授、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曹大峰教授、徐一平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修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谭晶华教授、北京大学的赵华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陈俊森教授、吉林大学的宿久高教授、周异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林洪教授、翟东娜教授等。

从研修的形式来看,从传统的基调演讲、特别演讲,到小组讨论、论坛、工作坊、海报发表等,形式多样,真正从理论到实践让一线教师掌握研修的相关内容,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真正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从研修的时间、周期和人数来看,研修的时间都集中在暑期7、8月之间,研修的周期从2006年开始的4-5天,缩短到2天。近年来由于日语教师研修进入发展期,暑期会议比较集中,研修人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大学日语教师研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

综观近几年的业界大学日语教师研修,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研修各自为政,各大机构没有进行很好的合作互补形成合力,造成了研修分散,募集人数困难的情况;很多研修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同时集中在暑期举办,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讲座式的研修占绝大多数,教师的参与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工作坊等形式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研修的主题陈旧,没有与国家教育的大政策大背景相结合;报告专家仅限于日语圈内的专家,与其他学界的跨界交流不够,理论高度不够等问题。综上问题都制约了大学日语教师研修的发展,造成了低质化竞争,没有回归到真正培训骨干教师的初衷。

2.今后发展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学日语教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日语教育的质量。总结13届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日语教师研修的经验和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大学日语教师研修的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1. 明确研修主题,结合时代特征。

研修主题的设定是整个研修定调的灵魂,它的设定要结合国家日语专业教学培养的新动向新发展,体现时代的特征,起到引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如何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都是时代对育人的要求。2018年8月份,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何打造线下“金课”,线上“金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的暑期研修,以“数字化时代的日语教学实践”为主题,围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新媒体”展开研修,很多老师都表示完全是冲着内容慕名而来,而且真的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成长,学到了新的技能。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的主力军、先锋队,在教师研修的主题设置上也一定要结合最新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真正做到内容的引领和与时俱进。

  1. 开发“问题——理论——实践”型研修新模式

研修的开展必须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的产生源自于对研修对象的了解, 了解教师参加研修的需求、现状、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 才能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1。所以首先通过调研收集教师的困难和问题是第一步,然后在分析“问题”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置研修主题,问题解决导向式的研修才会更有针对性,直击痛点。另外过去的研修方式多是讲座的形式, 教师只是被动地听,难以形成效果。有效的研修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从主题到内容要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相应的实践环节,有效的研修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元组合或整合式的, 同时, 应该融入更多案例与方法指导, 促进教师的深度参与,将既有经验内化为教学策略。比如工作坊制作教案发表、观摩视频课形成评价等环节。真正做到“问题—理论—实践”的新型研修模式。

  1. 开发网络教师培训新模式,实现混合式教师培训。

在每年众多地面培训的今日,能够设置合适的主题、内容、研修地点招募老师研修变得越来越困难,教师也因为学校的经费、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够均等地享受到研修的机会。目前各大网络平台还没有专门针对日语专业教师的培训资源,在线的网络教师培训既能节约大量的公司经费,同时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更多的教师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今后这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日语教师研修努力的方向。

当代教师的继续教育, 应在“混合式”的变革思路指导下实现两手抓, 既要抓大规模有组织、集中的面对面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更要抓贯穿在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的线上和线下研修活动, 实现两者的无缝接轨、融为一体, 并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突破式、跨越式的发展, 才能大力提高集中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解决教师多元化需求和终身学习的发展难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日语教师研修持续了13届,今后还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研修内容引领教育发展,尝试创新研修模式,更多地探索混合式研修的变革思路。秉承“学习、创新、继承、超越”的企业精神,以“植根教育、弘扬文化、潮流、竭诚服务”为己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出版繁荣作贡献。期待本文将会对今后高等教育出版社研修起到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冷丽敏.专业发展路径探索与模式构建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5)45-5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李慧.有效教师研修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承办“国培计划”北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3期。

5.郁晓华马立 祝智庭。信息时代的教师继续教育:走有中国特色的“混合式”研修之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2期。


作者简介

姓名;张博学(1985.5-)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硕士,高级编辑,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