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道德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融合道德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赵华一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 272100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加强法制法规方面的教育,让道德教育有所渗透,切实让德育在课堂上被潜移默化的培养出来,真正培养学生形成优质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三观,并产生良好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老师一定要让他们对网络道德有一个最为基本的了解,为其带来更好的引导和帮助,使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可以达成整合。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融合道德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道德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提倡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做主要的三维目标,越发注重学生在三观以及道德品行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十分强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就能够切实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点来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止是班主任需要完成的工作,更是新课改下每一位老师实现教书育人的关键内涵。

  1. 在习惯养成中渗透道德教育

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十分旺盛、探究欲望强烈的特点,就开始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是随意乱点鼠标、任意删除他人文件,就是肆无忌惮的和旁边学生聊天。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未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所以,老师一定要对此给予高度的注重,并在授课环节中,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三观和道德修养,真正为他们将来的发展铺垫基础。首先,老师就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晓,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只是个人性格品质的具体体现,还会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打好基础。比如,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时,必须要尤为强调在Windows中进行关机的流程,必须要等到主机早已不再运行,显示器并不会显示信息以后,才可以完全关闭计算机电源,如此一来才是真正的关机。并且,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们介绍不能直接关机的主要因素,让他们真正为了保护计算机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老师也需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所有学生而言,老师不止是具备充足知识的先知,同时还是道德修养的良好榜样,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所有老师都应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切实为学生们树立好榜样作用,真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1. 在课堂教学中深化道德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科目的主要目标就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知晓与了解信息技术的所有理论性内容与技术技能,明确信息技术的关键发展方向和其运用对人们平时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借助信息技术科目来让学生们拥有发现信息、输送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技能。因此,老师一定要利用好教学中的每一分钟、每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碰见“德育素养”方面问题的时候,就更加要将其融入到授课目标、授课环节甚至是学习任务当中。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目标制定的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授课效果和授课质量。因此,一个好的目标可以具有各式各样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课堂活动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力,并且只要完成好学习目标的制定,就可以对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帮助,进而获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文字排版方面的知识时,就能够让学生对一篇描述见义勇为类的文章做好排版,让他们在对文章进行排版的同时,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道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出现乐于助人的理念和态度,真正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

  1. 在学习环节中加强道德教育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晓互联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像是实际生活当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定会受到国家法律的惩治。如果有一些学生觉得互联网是一个尤为自由的平台,因此能够在整个平台上任意阐述自己的想法、传播不良行为和思想,老师就需要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所有实际生活中应当秉持的原则和操守,在互联网上依旧应该坚持。”老师一个方面要为学生阐述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另一个方面也要借助道德此种隐藏的约束力去规范学生们的网络行为,让他们真正变成一名优秀的互联网使用者。并且,还需要让学生们完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等内容,对他们开展一定的道德教育,切实让学生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进而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利用课下时间去收集大量充斥着积极内容的网站,并推荐给他们,让其能够在课余时间进入到此种网站中进行学习,切实在耳濡目染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修养。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为学生们普及什么是不道德或者是违法的行为,让他们牢牢将这部分内容记忆下来,从而不会在后续的生活中随意发表负面信息。还能够在课堂上举办一些活动,借助活动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和理念,真正为他们健康的成长铺垫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道德教育是一门尤为复杂、具备较强现实意义的活动,其并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达成的。所有信息技术老师只有不停的探索课本当中的德育元素,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够收到道德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真正为他们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也能为其后续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金发.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才智,2016(10):83.

[2]吴立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4):41-42.

[3]郑琨.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23-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