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说明文读写能力培养——以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初中生说明文读写能力培养 ——以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马嘉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主题是事物性说明文,写作围绕本单元说明文“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展开读写训练。本单元阅读写作紧密结合的特点,为我们培养学生说明文读写能力提供抓手。促进学生说明文读写思维能力提升与发展,需要我们改变以往单向度孤立的学习走向整合式学习,通过高阶阅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高阶读写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说明文 读写能力


一、说明文的内涵和特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为基本内容,以清晰表述、精准阐释专业术语为主要特征,以提供专门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1也就是说说明文是专家或学者将专业知识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一种表达方式。

说明文是近似于科学论文的文章样式,其科学态度的严谨性,信息内容的正确性,事物阐述的权威性,事理解说的知识性都是相同的。2事物说明文文体特征主要有:丰富多元的事物知识、清晰明了的结构顺序、恰当多样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准确妥帖的词语运用。

二、说明文阅读学习要求

把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原理说清楚,正是说明文类文本的主要功能。说明文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或明白一个科学道理,它的阅读方式更偏向于实用的、分析的或阐释性的,而不是审美的或鉴赏性的。说明文条理清晰、表述规范,文章本身蕴含严密的逻辑性,运用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来说明事物特征、揭示规律。因此,基于说明文文体特征在阅读学习中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发展与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说明文具有的实用特征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够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能在运用中明确学生认知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教材中的说明文

初中部编语文教材涉及的实用类文本主要有新闻类、传记类、演讲辞、事物说明文。其中说明文占比较大,分别集中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事物性说明文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事理性说明文。我们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剖析。

本单元共选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四篇课文,写作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训练要素紧密贴合单元主题,并且课外阅读选入法布尔的科普作品《昆虫记》作为拓展延伸。本单元编排具有突出的学用结合紧密特征,课内阅读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这样的编排特点为我们提出新的思考。如何将单元课内阅读与写作及课外阅读建立完整系统的联系成为进一步探究的重点。课本中的说明文学习的知识点集中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以往孤立式的知识点学习与单向度的教学传递,很难适应目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旨在说明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能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语文教学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应该转换学习观念,以单元为载体建构单元知识体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本单元说明文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是抓住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并分别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苏州园林》紧紧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通过苏州园林整体设计和局部细节证明主要特征。《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突出特征是语言的优美性、趣味性,以及作者身上的求知精神。《梦回繁华》是对清明上河图作品艺术及历史的介绍,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继续巩固知识,从不同视角理解说明文文体特征,积累说明文语言经验。通过大量的语言经验的积累,学生掌握说明文文体特征及知识是如何在文章中运用、表达。进而重新建构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形成新知。单元习作恰是检验与输出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单元习作通过文字介绍给出坎儿井的特征,要求学生抓住坎儿井的特征写一篇说明文。由此可见,阅读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一单元充分体现。实现阅读活动的“披文得意”的“半程阅读”转化为“运思及物”的“全程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迁移和可持续发展。3知识与文本内容是有机联系的是有血有肉的运行系统。不是孤立的点状学习或肢解式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知识是如何运用的,进一步迁移到学生的写作学习中。

四、说明文阅读学习思维特性

从认知的角度看,深度学习恰好就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对复杂概念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所接触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度加工,这个过程着力于知识建构、意义生成(观念生成)和能力发展。语文深度学习内在要求学习内容从过去散落的单一知识点走向具有高度整合关联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高阶认知图式。重构学习单元,不仅仅是围绕某一学科关键主题开展多文本组合单元教学,还可以在单篇文章教学中,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有机引入横向和纵向相关知识点。接受学习无法有效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通过探究学习得以实现,这是由思维培养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如何在阅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就是思维过程,阅读教学则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且思维具有层次性。4根据布鲁姆对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将认知领域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中学生思维能力已经进入逻辑概括、抽象思维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将阅读教学引向深入,把认读过程中感知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2]张良田.重新审视说明文的教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7(01):8-11.

[3] [4]《当代语文教育学》刘淼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 张良田.重新审视说明文的教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7(01):8-11.

2 张良田.重新审视说明文的教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7(01):8-11.

3 《当代语文教育学》刘淼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当代语文教育学》刘淼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