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助力线上课堂《The School of Tomorrow》线上阅读课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线上课堂《 The School of Tomorrow 》线上阅读课教学案例

梁佩佩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200



  1. 案例背景

  1. 线上课堂的产生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教育界开启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全员线上课堂。其实人们对于“线上课堂”并不陌生,各大培训教辅机构早就针对K12进行了自己的云端课堂尝试,如学而思、VIPKIDS等。但是,这些课堂都是针对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开展的,学生目的性明确,配合度高。

而全员线上课堂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是否配合,配套教材是否到位,教学平台和技术是否熟练掌握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让线上课堂举步维艰。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实现线上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1.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目的性。因此,课堂学习互动性差,课后作业多敷衍了事。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自学等于不学。而线上课堂恰恰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律带动自学。而远程课堂上,老师无法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要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一个直观、可操作的教学手段来帮助老师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众多的工具和检测形式中,思维导图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之一。


  1. 思维导图实例

  1. 思维导图的魅力

  1. 概念

Mind Map(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表现出来,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所学内容。


  1. 特点

  1. 可操作性强,内容的呈现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各种形态的导图,上手容易。

  2. 成就感。由学生自制导图,不受格式和字数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以多重线条、颜色、配图以丰富自己的作品,从而更容易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成就感。

  3. 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导图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内容的联想与思考。导图具有无限延伸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分支,扩大知识团块。

  4. 可以为后续相关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1. 阅读课线上课堂实例

本校目前有两套英语学习教材,一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实用生活口语》,二是注重应试过关的《PETS一级考试教程》。在所有教学内容中,阅读理解和作文是学生最不愿意配合的部分。在常规阅读课学习中,学生通常表现出不看、不听、不动的消极课堂状态。英语课堂通常是老师的“一言堂”。所以,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思考,并学有所得。思维导图的特性,决定了这一工具在阅读课堂的可行性。

作者将以自己的一堂线上阅读课为例,来具体阐述思维导图所发挥的作用。


  1. 教材选择

由于学生没有课本,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选择主题时,应该关联热点时事,贴近生活。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1. 教学思路

  1. 课前预习

老师利用自己制作的微课或网上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这一话题有初步的感知。本节课话题为--未来学校。这是一个学生熟悉并且可以进行发想的话题,属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人利用网上搜到的视频进行编辑整合,让学生对于“未来学校”有一个方向性的了解。这样在文章理解上不至于一无所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尝试做一级思维导图,找出未来学校发展的几个方向。方便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1. 搭建框架

在线上课堂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大意,迅速将整篇文章分割成几个部分。


(3)分块细化

在明确未来学校发展方向(Possible Developments)的基础上,对第2-5段进行逐段分析。老师提供选择题、判断题、翻译题等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又能辅助学生选取要点,丰富思维导图。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形式。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和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

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种支架,学生通过归纳整理,就能体悟到谈论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人(Robot Teacher/Students)、事(E-book/online apps)、物(Non-traditional classroom)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当学生以后碰到相关话题时,就会联想到这篇文章,模仿甚至创造出新的逻辑结构。


(4)复述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回顾整篇文章的内容,并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如此一来,学生整堂课都由制作思维导图这一任务牵引,从始至终都跟随教师指令行事,这也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


  1. 课件制作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入图片、音视频,增加课堂生动性。丰富的媒体资源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相对枯燥的阅读课堂增添活力。

  2. 课件内容细化,添加小词典、生词音频,扫清教学障碍。


  1. 互动手段

连麦、互动面板的使用,就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利用这两个互动工具,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解决学生的困惑。通过这两个互动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作为教师而言,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


  1. 课后检测

方法一:再次阅读文章,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和补充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作或繁或简的思维导图。


方法二:提供类似题材或结构的文章,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学生会模仿“The School of Tomorrow”的文章结构来画思维导图(见图一、图二)。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新的导图形式(见图三、图四)。思维导图可以直观检测学生对这种题材及结构的掌握程度。

方法三: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整篇文章,尝试复述文章(Presentation)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总结(Summary),以达到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1. 评估与反馈

方法三适用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于本校学生而言,实施难度较大。第二语言的习得分为四个阶段:入门期、提高期、增长期和专业期。中职学生的语言习得基本停留在入门期,少部分学生能够进入提高期。所以本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网课得出经验,方法一和方法二更适合职高学生,尤其是本校学生。学生只要做到模仿和迁移即可。


  1. 结论与反思

经过2个月的课堂实践,作者得出以下结论: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应用于英语阅读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