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跨越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跨越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刘畅 郑崇轩

北京市昌平区亭自庄学校 102200

摘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作为一名新中考科目的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势在必行。我将pad教学引用到课程。并且调整教学策略,将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信息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新环境。将教师为学习的“主导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关键词: 新中考科目 pad教学 网络信息化

一、提出问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一)学生间的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大多集中在固定的一部分人身上。回答问题的是这部分,提出疑惑的仍是这部分同学。经过观察我发现,这部分同学并不是没有认真听讲,而是没有真正融入进课堂本身。由于怕说错,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程度没有把握,所以他们不敢说,久而久之就变得不会说了。著名的心理学家阿特金斯曾经提出过一种学说:学生分为两种,一种为“力求成功”,一种则为“避免失败”。对于两种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做出不同的指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对“力求成功”的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培养属于他们自己的正确思想。而对于“避免失败”的这部分学生我就要以鼓励为主,首先培养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先敢说再会说。

(二)学生间的专注性

根据心理学分析,一节课虽然有45分钟,但是学生全神贯注的时间其实只有15分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把握一节课的节奏。首先,一节优质课堂,导入一定是引人入胜的,并且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 。历史课堂也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度。根据学生的专注规律,每节课的重点部分在时间上要有所把控,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切忌“满堂灌”式教学。

二、提出问题:为什么学生的历史成绩总是不理想

(一)知识汲取与学习时间的把握存在问题

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在初中三年共有六本书,因此就要要求教师与学生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尤其是历史纳入新中考科目后。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学科课时偏少,普遍学校一周两课时,经常会出现周一上课,第二节课要到几天之后的情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会导致遗忘。并且由于历史学科是新纳入的中考科目,很多学生对历史科目不够重视。所以,学生要学会如何有效的汲取知识,并且在时间上要有所把控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二)知识汲取与知识归纳的方式存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抓不到重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最后复习时刻。历史这门课程很特别,我们的课堂既要有趣引人入胜,又要把每节课的重要内容讲清楚。有时学生在回顾课堂时,往往印象深刻的只是我们的“引人入胜”。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一学生来说。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知识归纳的习惯。功夫下在平时,这样就会减少后期学生因东西太多、记不住或是记混的情况出现。

三、如何将问题解决:将 pad运用到课堂当中

(一)课前教师与学生的准备

1.谈话法:

一节优质的课堂,并不是只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本身,而是从上课前的准备开始。教师往往最关注课程本身,常常忽略掉学生的掌握情况与兴趣点。所以谈话法在这时的作用就能体现出来。当然,每一次谈话一定是私下的,决不能在班级课堂中进行。当然也会利用pad平台的预习功能与学生进行在线“谈话”。比如:在《火烧圆明园》一课中,可以留给学生一个课前预习问题:为什么被烧的是圆明园,仅仅因为它精美、收藏丰富就要焚毁它吗?学生可以通过录音的形式进行回答并上传到平台,从而达到预习的作用并且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

2.问卷调查法:想要一节课引人入胜并且适合当下学生的兴趣范畴,所以就要时刻了解学生目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所以我利用pad平台向学生发布问题。比如为何十三陵景区曾经开展过一项活动:“朱”姓氏的游客可以免门票?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掌握程度,从而可以依据调查结果更改教学内容与导入环节。保证每节课贴合学生的认知范畴,营造趣味课堂。

(二)利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引导式教学

新课改模式下,提倡学生为主导,而教师则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我们经常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记笔记,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但是最后成绩不够理想。所以 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做题的方式。通过pad平台呈献给学生题目与材料,先教给学生做题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做题规律和答题方式。当然,这个材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pad平台支持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

2.合作式学习

相较于教师“满堂灌”式教学,学生更愿意同学间的合作式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互相分担不同探究部分,可根据不同学生所擅长的不同领域进行分工合作。最后进行汇总并上传到pad平台。除了教师可以随意选择查看学生的答案外,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借鉴。每位同学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已经上传的答案,并且可以评选出自己心目中最为优秀的答案并加以点赞。这个功能学生都不陌生,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圈点赞。既可以学习其它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践行了当下最为流行的互联网交流模式。这样,学生对于做题的积极性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效率提升显著。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3.情景代入式教学

历史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情,所讲内容离学生较远,很难感同身受。因此情景代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ad平台创设情境,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融入到历史时刻。比如《南京大屠杀》这个子目,我将当时日本暴行的一些照片以图片集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照片,并根据日本人当时的表情、姿态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就可以得出当时日本军人的暴行感受到军国主义危害。再比如:在《古代希腊》中,分别找学生扮演一名女性群众、一名小孩子、一名成年男性、陪审法庭官员,让学生了解公民大会,与公民的范围。从而让学生情景代入,感受历史。

四、探究反思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将课堂从传统模式过渡到信息化教育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当然在此背景下,教学策略也要有所调整,做到紧随时代步伐。正值初中的学生们已经进入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是易叛逆,喜欢接触新事物,所以我们利用pad平台运用到教学中,既学习了知识又顺应了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pad平台将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既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获取又符合当下学生最喜爱运用网络的心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跨越课堂”历史学科的策略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课前、课中、课后。在课前运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与兴趣点和难点,这样有利于教学中进行效率学习。在课中运用引导式教学、合作式学习、情景代入式教学、效率性教学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从而使教师从教育的“主导者”过渡到教育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课后利用pad平台完成对学生的督促效果,使得学生的记忆达到巩固。解决了历史学科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易操作、效率高,达到了快乐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移动互联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2]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 赵安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