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语言——以“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基于核心素养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语言——以“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为例

1.周长蓉 2.指导教师: 陈安福 3. 蒋福祥

1.成都市华阳中学 610000 2.指导教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教育学院教授 3.成都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地理语言包括地理文本语言、地理符号语言和地理图表语言。成都市华阳中学在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科阅读学习指导。故本文以“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为例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语言。

关键词:学会阅读 核心素养 农业

【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二学生年龄大约为16、17岁,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学生已经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思维发展达到抽象逻辑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并逐步提高。

2.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分析

华阳中学高二5班属A层次班级,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较端正。教师布置的任务能较好完成,但学习自主性稍弱,需任务驱动。

3.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关于农业和东北地区,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人地协调观和生态文明观等价值观已逐步树立,区域认知能力逐步加强,综合思维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地理实践力需进一步落实,不断深化地理核心素养。

4.学生地理阅读水平分析

根据学生高一入学时的地理阅读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存在着不重视、不喜欢、不会阅读的问题。在阅读地理文字语言时常存在读漏的问题,阅读地理符号语言时常忽略图例和注记,阅读地理图表语言时常忽视图表名、坐标单位、经纬度定位等问题,存在一定的读图障碍。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04年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农业是地理教学重点,而东北地区也是常用案例选择区,代表性强。

【学习目标】

1.浏览文章《“稻的一生”秋收课》,提高地理实践力,扎根劳动教育,渗透人地协调观。

2.运用已学知识和阅读教材中的地理语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深化人地协调观。

3.积极阅读质疑、互动探究,勇于用地理学科语言逻辑严密地展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精读和深度阅读,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落实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浏览文章,交流阅读体会

[阅读指导1]浏览:浏览是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针对不需精细研究的文章,只需要知道大概即可。经过训练,浏览的阅读速度可达1500字/分。

学生活动:浏览文章《【劳动课程】“稻的一生”秋收课》,交流自己的体会。

教师活动:评价小结,点拨讲解

承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之本。就让我们一起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探究区域农业发展。

引导计划:朗读学习目标,明晰阅读目的

[阅读指导2]朗读: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材料念出来。朗读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准确、流畅、有表情。大声的朗读、有节奏的朗读有助于转化为内部的言语。

阅读质疑提问:默读教材,正确认读地理语言,学会阅读质疑和提问

[阅读指导3]默读:默读同速读,是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可通过眼脑直映、组块阅读、减少停视回视提高阅读速度。默读不需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由视觉直接吸收信号,故速度更快,每分钟约500字符。

[阅读指导4]阅读质疑和提问:学生可以针对地理语言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问题、认知矛盾或不同见解等质疑提问,从生疑——明疑——思疑——问疑——释疑。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对质疑的问题做深入明晰的思考,并用地理专业语言准确明晰地表述问题。

学生活动:默读教材,并针对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问题、认知矛盾或不同见解等质疑提问。

教师活动:提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并收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质疑提问,在课前和课后充分对学生的质疑提问备课,可适当选取有代表性的点拨讲解。

[学生可能的质疑提问]:

1.P67图4.13中“貉”的读音?

2.P68图4.14中“耦合”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东北地区有条件建设成绿色食品基地?……

互动探究:以问题串促深度阅读,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加强阅读展示交流

[阅读指导5]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深度阅读要注意思考内容、质疑问难、生成新知、领悟方法,可以读结构、读思维、读方法、读思想、读文化、读情感。

[阅读指导6]阅读展示交流:学会表达、展示自己,交流沟通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探究问题如下:

1.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的分析角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难度系数:☆☆,培养综合思维)

2.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呢?(难度系数:☆☆,培养区域认知)

3.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有哪些有利影响?(难度系数:☆☆☆☆,深化综合思维)

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有何特点?各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的农产品有哪些?分布有何特点?(难度系数:☆,培养区域认知)

5.东北商品粮基地有什么突出特点?为什么商品率高?为什么地位越来越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保持和提高其地位?(难度系数:☆☆☆☆,培养综合思维)

6.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可持续发展总的原则和方向是什么?(难度系数:☆,培养人地协调观)

7.比较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中(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分别出现了哪些问题?发展方向是什么?发展重点是什么?(难度系数:☆☆,深化可持续发展)

8.以桑基鱼塘为例,系统内的养分是怎么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难度系数:☆☆☆,深化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各问题推选小组代表展示和交流探究成果,同时个体做好补充发言、评价和被随机抽查展示交流的准备。

教师活动:及时点拨讲解,查漏补缺,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发展深度思维,深化综合思维。

诊断反思:以习练迁移拓展阅读,诊断反思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

[阅读指导7]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包括由文本阅读拓展到审题阅读,由地理教材阅读拓展到课外地理资料阅读。

习练迁移以2020年全国I卷第36题作为拓展阅读资料。考察和强化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因地制宜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同时强化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深化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以习题为载体拓展阅读,完成自我学习的诊断反思。

教师活动:精选审题阅读素材,推荐课外地理阅读资料,了解学生本节学习目标达成度,完成自我教学的诊断反思。

小结:利用思维导图回顾本节内容。


参考文献:

[1]祝长水,熊丽华等.“三维七段”单元教学:建构新型课堂的突破路径[J].人民教育,2013(09)

[2]周长蓉.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教材的措施初探[J].地理教育,2019(S1)

5fd2c6a417174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