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刘艳琴

四川省广安中学 638500

摘要:班级管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伴随着生理和心理变化,思想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在这种变化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正确三观也是新时代每一位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重点。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管理经验,简要分析教育激励理论及其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激励理论

引言

德国的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结合这一教育观点,我认为新时期初中班级管理应当引入激励教育理论,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激励性教育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建立起积极心理品质,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不仅是中学生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要求广大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只有真正顺应学生发展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教育才会走向成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一、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激励理论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更多的是比较注重对于应试化方向的管理,最看重的是学生们的成绩,一切都以成绩为中心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班级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这种概念下的班级管理却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导致很多学生都因为枯燥乏味的知识而失去了学习兴趣,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的管理时总是会感到吃力,对于班级内部整体的管理并不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但是,经过新课程改革以及班主任多年总结的教育经验,会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来一些新的育人手段以及新的班级管理的制度。其中班级管理的激励理论就是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它与传统的班级管理不同,属于一种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新型初中班级的管理制度。

首先,激励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要求广大教师能够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们每天充满自信和正能量。

其次,激励教育理论属于改革一元主体、一元评价的班级管理模式,注重多元融合、评价指标多元化,重视育人价值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注重品格教育。

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教育激励理论能够促使广大班主任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和终身发展需要的高度进行班级管理,将班级管理工作矫正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一种科学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发挥目标激励的价值 
  目标激励是教育激励理论中最重要的。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坚定。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源于其目标。目标有助于学生迎难而上,并能够感知学习的乐趣。

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目标激励首先要明确目标。目标不仅指一个最终的目的,还包括在各个阶段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具体途径。其次,在指导学生制订目标时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能力、学习基础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要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目标。最后,为学生制订目标,就是在表达对于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有着正面作用。这会暗示学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待。教师的期望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教师不可期望过高就是指为学生制订的目标不可高于其自身学习情况。这种高要求不仅不会产生正面效果,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最终将目标沦为空谈。所以,合适的目标与期望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第一层级;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为第二层级;学习成绩差且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为第三层级。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额外的學习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第二层级的学生,教师以课本内容为主。对于第三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制订的目标为掌握基础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学情制订不同的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关怀激励教育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呵护。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需要他人的关爱,他们处于青春发展期,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焦虑等问题。结合教育激励理论其实,我认为新时代班主任除对成绩关注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内心。比如在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应该主动关怀,而不是仅仅是斥责。教师可以主动询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主动询问成绩下滑的原因。教师的关怀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同时,在日常教学管理实践中,也要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对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同学都要给予其关怀。事实上,成绩差的同学更需要教师的关怀。这部分同学的心理状态会常常出现波动。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怀。这有助于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学习。教师要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帮助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沟通时要注意以激励和表扬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落实榜样式激励教育 
  初中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叛逆心理严重,不服从老师和家庭的管教,有着强烈的个性,也因此会受到社会上各方面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辱骂教师等严重情况。在教育激励理论中,有一种教育方式就是树立学习榜样,这样可以在学生们心中建立一个努力的目标,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我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就常采用这一激励教育法。

在班级的教室里,设置一面“光荣墙”,上面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名字和照片,同时还有在体育和其他方面优秀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在班级里挑选一个学习的榜样,然后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向榜样学习,如果能在考试中追赶上甚至超越他们的学习榜样,则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在每次考试后,教师可以将每一科名列前茅的学生单独排列,并且相互合影,鼓励他们相互学习。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榜样,可以是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也可以是班级内部、学校里的榜样人物。以我说我的榜样为主要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形象,以榜样效应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品质。

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激励理论是一种尊重学生内在动机需要的教育理念,是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能够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新时代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激励教育优势,采取多种激励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薛淼.浅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37-38. 
 [2]姜波,刘光林.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26):159-160. 
 [3]李俊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1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