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课时目标一致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课时目标一致性探讨

卢绍伟

广东省英德市第七小学 广东 英德 5130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评是课堂的基础课时目标,也是教学的基础形式,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它应当得到教师充分重视。在教学评中,教即教师的合理教学,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评即师生评价,在教学评的支持下,数学课堂才算完整有序。在现阶段,数学教学强调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为达成此目标,以下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评的作用,探讨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现。

关键词:课时目标;教学评;小学数学;一致性

引言:在数学课堂中,受新课改的影响,更多教师对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更为关注,并及时改变了教学观念,为学生发展及学习,营造了健康的课堂环境。而部分教师对此的重视不足,因此数学课堂仍存在一定问题,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抑制了数学教育的进步。要改变上述问题,各教师便应首先掌握数学教学中,教学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作用

作为对空间形式、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在数学中,各知识所具备的概括性、抽象性往往较强[1]。而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但是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以此形成各项技能,其次也是其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对数学知识蕴含的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感悟,最终发展出数学学习的各项能力。在现阶段,在某课堂活动内,以某一清晰目标作为基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评价活动,应存在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为着力点,完成系列性、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高的条件。而在教学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是重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十分关键,教师的教要能为学生学习而充分服务。

而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状况做好及时反馈,即评价其学习状况,并从其学情出发,做好教学的有效调整,让学生拥有更有利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思维品质的高效培养,使其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现

(一)构建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得到充分体现,作为数学教育的引导人,教师的教,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等产生决定性影响[2]。在数学课堂内,教师教学应基于学生经验及认知,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通过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的情境构建,让教师教学得到有效着力点。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生活元素及场景,通过学生已知的生活认识,在其中将数学问题抽象出来,促使学生实现探索热情的激发,完成对数学探索的整体过程,通过教师有效的教,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掌握更丰富的数学本质,保障课堂效果。

以“认识底和高”为例,本节教学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多边形如梯形、三角形等的高及底,以此为后续多边形面积的学习打好基础。而面积概念对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搜集学情,掌握学生认知状况,以此完成教学设计和课堂授课。例如教师在授课中,可为学生展示“交通限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梯形桥洞、限高4.5m等的信息支持下,对四边形的高产生具象认识。在本情境支持下,学生能轻易掌握限高指“桥洞上到地面间的垂直距离”这一概念,再将本概念往其他四边形内带入,以此彻底掌握“高”这一数学概念。

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多边形面积教学是一个重点,在备课中,教师会思考教学活动会不会导致学生思维发展、想象能力等受到影响。从教师角度而言,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多边形,有可能会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毕竟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实际上,对多边形的分析,不但有利于教师完成组织教学,也能借助直观情境,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掌握“高”的定义,为其后续难度更高的面积学习等打好基础。在本次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让部分想象力有限的学生也能直观认识高的概念,因此教学教学便有效的服务了学生学习。

(二)组织自学活动

数学教学属于一类动态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内,不但有师生双方和文本间的对话,也有着师生间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互相对话[3]。对数学知识逐步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基于已知知识,再结合新型认知,将其共同构建全新认知结构的重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认知经验,为其学习组织自学活动,构建更科学的对话场,使其学习获得更佳生长点。

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本节教学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以往旧知识的整合,掌握组合图形在面积计算时的方式,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在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基础,对其认知经验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在对常规组合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的组合图形等的观察、比较或思考等环节后,获得丰富认知,实现师生对话、人本的对话以及生生的对话,达成教学互动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及感悟,实现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教学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完成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使其对旧知识做好复习,其次,教师可鼓励学生对多边形尝试自主组合,或为其提供组合后的丰富图形,再鼓励学生提出求面积的方式方法,在互相合作、质疑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各类方式。在本活动中,部分学生对旧知识会存在遗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他们能及时完成复习,在面对组合后的图形时,部分学生会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分割图形,因此在面积计算中会不得章法,此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能启发学生想象力,使其完成组合图形往所学简单图形的转化。在互动中,师生会重点关注如何对组合图形做好分割,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割、转化图形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清晰建立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印象,保障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评价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实现数学思维的提升及发展,而数学思维也和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关联密切。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教学反馈的一定支持,更和教学评价密不可分。教师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其数学知识的建构得到促进,也能使其在数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心智得到启迪,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例,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复习长方形面积、长方体等知识,使其思考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多少个四边形的面积和,并了解各四边形的异同。在学生探索的环节中,教师要利用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想法及态度得到肯定,使其获得学习自信,并激发数学兴趣。例如当学生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四个同等长方形、两个同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和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观点,并鼓励其对个人思考的过程进行描述。当学生能通过表面积计算方式解决各类实践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为其找出问题解决中的一定不足,或引导学生间完成互相评价及自主评价,在长期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质疑及学习等习惯,使其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在新时期,数学教育的模式应当得到改进优化,通过教学评目标的一致,让数学课堂的构建更为科学,为学生营造更完善标准的学习环境,促使其达成学科素养发展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学、评均应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重要目标,一切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引导其在学习活动内不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和感悟总结,以此实现数学思维的锻炼,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培养数学技能的基础上,实现数学智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3):57-57.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012):P.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