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有效策略之管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中小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有效策略之管见

白正军

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 404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预防近视工作的重要性。为此,笔者从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强化宣传,规范习惯;严把标准,改善环境;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生;近视;综合防控;策略

视力是反映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和就业,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2人就有1人近视。前不久,人民网《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1-7月份)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预防近视工作的重要性。为此,笔者就中小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有效策略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剖析原因,对症下药

我们都知道,导致近视眼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原因有:用眼时间过长、姿势不正确、采光照明不达标、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户外活动少、遗传影响、自控能力差、用眼无节制等原因。但是,就学校而言,应该根据每年学生的体检监测情况,跟踪调查摸排,查找导致学生近视的共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内在和外在、主要问题等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再研究综合对症防控举措以降低近视率。

二、强化宣传,规范习惯

学校要定期在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一是防控知识课堂化。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优势和教师导向督促作用,通过健康课、品德课、班会课等,认真开展视力保护、近视防控等知识教育,促使“防近”教育进课堂,并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比如,规范学生正确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规范学生正确读书姿势,做到“四不”(即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规范学生科学用眼,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内,提醒学生课间休息注意放松眼睛,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等。

二是防控主题经常化。通过宣传橱窗、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媒介,全方位、经常性地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康知识。

三是防控活动多样化。比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校近视防控知识专题讲座、开展“护眼”主题宣传教育、告家长书等,把爱眼护眼、预防近视的理念向社会、家长传播,积极营造近视防控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严把标准,改善环境

学校应想方设法全面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教室采光照明必须达到国家制订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灯具、课桌椅、黑板等设备设施要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同时,学校也要向家长积极宣传,让家长提高认识,改善孩子在家里学习看书时采光照明的用眼视觉环境。

四、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学校要切实推进近视防控工作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近视防控工作联动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应规范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切实减负,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课程或体育户外活动。《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也指出,户外活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主要因为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高强度光照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增加,模糊减少,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学校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要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应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最好采用纸质作业。同时,家长也要严格监管孩子在家过度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等情况,避免孩子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造成视力伤害。

(三)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严格落实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配合视力监测卫生机构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筛查、监测、诊断、治疗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要随学籍、年级变化实时转移、更新。重点关注视力异常学生档案,由校医或保健教师对视力初筛异常和已近视学生的诊断、矫治和配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记录。同时,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对策。

(四)建立医教合作推进机制。学校应积极与当地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合作,充分运用区域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信息共享资源,会同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家庭全面系统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研究、预防、干预、控制、保护以及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到定期聘请眼科专家对校医、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切实保障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正”。

(五)建立建全家校共育机制。学校应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落实防控工作责任,齐抓共管,切实把近视防控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让家校联动、家校共育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实现中小学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相应标准。

(六)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家长要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保证孩子睡眠充足,营养均衡,随时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应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并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再加重。

简而言之,防控中小学生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积极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浓厚氛围,这样才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人民网《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