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张素川

福建省南安市省东小学 362308

摘要:学生基本是中考的失意者,在学习能力、个人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奋斗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日常阅读教学。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分析、统计学生情感上的不足,然后基于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育是育人的活动,是基于感性的统一,是关注学生各种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一种活动。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所以导致现在的语文阅读课堂缺乏生气和人文性,这无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不能够在阅读课堂当中寄情于文,感受文章之魅力,体会作者之情感,进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浅显化,阅读兴趣退化,基于此,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学当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明确地指出,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就需要有效地将方法和过程、能力和知识以及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进行结合。语文在现阶段的改革背景下逐渐地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而言,教师要关注和重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才能够更好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和情感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来进行情感教育,同时还要与的教材进行有效融合,把语文教材的价值给充分地挖掘出来,实现学生情感的有效激发,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也最为重要[5]

2情感共鸣感受诗歌艺术形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非常多的美妙文章,不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其中都聚集着作者的情感要素,反映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善美的追求。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要素,激活学生情感世界、情感体验。创造合适的情境展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获取美妙的学习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性情就得到陶冶。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到位、丰富、生动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程度、理解有直接联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含义,以此为基础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古诗词所孕育的意境、哲理与情感。比如《野望》这首诗歌学习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感情。这首诗歌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保存比较早、比较完整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歌的点题是“望”,并且交代事件、地点、人物的心情。在薄暮时分,牛羊归家,鸡栖于树,所以会让人产生思归的心情。不过作者想不到归到哪里,所以只能来回徘徊,认为自己最终没有地方可去。作者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作者不得志的失意情绪和迷茫,且结合文章中的树树皆秋色,让人们感受到冷清。作者用清冷的色彩、孤独和忧郁的气质,反映着自己的人物感情。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代入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挖掘每个文字所传达的情感以及意蕴,进入艺术世界,共建情感共鸣的世界。当然生的思维还不够深刻,该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在渐渐从形象思维变成抽象思维。学生认知世界无法脱离情感实际。学生没有固定认知心理结构与特征,同时完成心理和情感的塑造,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性情。充满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之所以会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有着优美的语言文字,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其中的境界,达成情感教育目标[4]

2借助情境道具快速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传递其所要学习的知识,另一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魅力、人文自然之美及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感受到情感,进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中去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在思考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注重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让学生们接触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结合文章形式、内容等做一个个性化导入。比如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之前学过的诗词或者掌握的知识等去导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质教学设备来完成导入,比如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有更为直接地感受。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与互动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分组情境再现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配合着朗读课文等形式,切实地融入课文中去

[3]

3结合课文主旨,渗透情感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最好根芽便是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经历,最好的载体便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寻找学生的共性,以引导、启发等方式让拥有共性的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引起情感共鸣,使他们对课文内容以及教师设计的情感教育内容产生足够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鄙夷课文情感、与同学交流课外内容便是学生的共性,这种共性在不同学生的身上是不同的,而被教师发现并“惩罚”的学生便是该类学生的代表[6]。教师需要以“惩罚”为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进行课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可以以让被点名的那几位学生朗读课文为引子,开展情感与知识的教学。如在学生朗读完文章后,教师先让他们坐下,然后提出问题:他们的朗读是否体现出了“母亲”“我”的情感呢?并让他们自行给出评价。当然,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寻找理由批评他们,而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否定自己的朗读之后,教师继续提问:第二段分别蕴含着什么情感,该如何表现出这些情感呢?这一次的提问需要面向全班,引导全班思考。在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逐句分析情感以及对应的语气。如根据第二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学生得出结论:这些描写是“我”根据回忆所写的,蕴含的并不是当时的“我”的惘然情感,而是潜藏着“我”对当时的自己的“怨恨”,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因此,在朗读文章时,语气应当是低沉的,语速也应当放缓。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再让被“惩罚”的学生结合其他学生的结论朗读[2]

结束语

简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传统课堂忽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不良现状,真正体现时代教育的特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综合型人才[1]

参考文献:

[1]王菊芳.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88):47-48.

[2]郑剑云.基于语文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和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8):55-56.

[3]张仁娜.刍议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08-109.

[4]林雪.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29):26-27.

[5]王兰兰.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