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高中历史课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鸿雁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常青中学校 037000

摘 要: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既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又能够在提升自身历史素养、树立正确探究意识的同时能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历史课堂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探究;高中教育;历史课堂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意识发育的关键阶段,而且高中教育与学生能否顺利升入大学关系十分紧密。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已经习惯性的依赖教师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很难体会到历史学科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无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视角出发,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寻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历史课堂进行高质量融合的切入点,既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更好的对其价值理念进行完善,从而培育出能够坚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扛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旗帜的优秀人才。

一、明确授课目标,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想要真正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就应该意识到历史课堂的授课目标,主要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素养与建立唯物史观上,并引导其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爱国情怀,进而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利用历史思维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探究[1]。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就需要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具体授课目标的明确,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授课工作中,从而在挖掘目标与价值观双方契合点的同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在了解多元文明、发扬传统道德、提升人文精神、弘扬爱国精神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2]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将授课目标明确为:利用本单元三节课程,带领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现状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对其落后性、禁锢性的认真分析,借助晚清时期的封建制度,能够感受到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对当前国家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加强对自由、民主、平等以及法制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成长为具备正确价值理念的高素养优秀人才。

二、引入实际案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作为探究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学科,很多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想要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教师就需要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特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使丰富的课堂授课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在有效提升其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保证其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进而达到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例如,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活动时,我国从1987年开始探索改革开放道路,并在邓小平领导下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绩。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国家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的视频资料,在课上直接的播放给学生,使其通过实际案例的观看,不仅能够对国家经济改革变化过程的脉络进行梳理,也能够在增强爱国情怀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更加长远的未来发展目标,努力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三、创新授课模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繁重,而且很多教师都需要加快讲课进度,希望可以在高三留出充足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希望他们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高考的来临[4]。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很多教师不得不采用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别提使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进行挖掘。因此,教师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对授课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要求的认真分析,保证课堂教学工作在顺利开展的同时,可以更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这一单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做出了相关说明,又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进行了说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重点提到了古代的思想,以孔子、孟子和老子等思想,感知文化的深厚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进行有效的搜集。而后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后期发展以及搜集当前世界各地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所展现出来的最终成果,例如在课本中提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社会制度,大多来自于唐朝,日本地区也有和唐朝相关建筑相似的,这都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证明,然而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资料非常有限。学生还需要利用现在便利的网络设备去探究更多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例子,老师让学生思考感悟,并联想到在明清时期我国所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感受到落后必将挨打的思想,从而严格要求自己成长为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历史学科进行渗透的重要意义。所以,如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好延展,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则成为需要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新型教育观点的引导下,通过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堂知识的学习,不断对自我的思想价值体系进行完善,并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有效规范自身行为意识,从而成长为推进社会主义更好建设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工作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可以起到极好的教学成效,值得被广大教师进行研究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隽琪.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辅助性栏目的应用研究——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为例[J].现代交际,2020(02):199+198.

[2]付西莲.在课程实施中培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教学教研活动课反思[J].名师在线,2020(06):41-42.

[3]关丽静.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38.

[4] 李娜.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8):26-32.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专项课题《高中思政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JZX一19049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