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浅析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广渝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圆通幼儿园金安金江校区 650000

摘要: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如今幼儿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出现了独立的意愿,强烈渴望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基于此,幼儿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措施。一般年龄在3-4岁,正处于对事物和世界有初步认识及初步探索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及模仿能力极强,此时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一日活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

引言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他们渴望学习,可塑性很强,同时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这个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风气侵蚀,假如此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些恶习形成自然,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德育方面,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智力方面,我们教师要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教师要从点点滴滴生活做起,只有我们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班幼儿一日活动内容

一日活动包括幼儿来到学园、户外活动、上课、游戏、进餐、盥洗、睡眠、离园等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讲,来园活动包括早晨入园接待、体检、晨间游戏;室内上课、户外活动、游戏这个过程中,各种游戏涉及的道具等都要符合卫生要求;盥洗活动包括洗手、洗脸以及如厕等,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分组按次序进行盥洗,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使幼儿掌握盥洗技能;进餐阶段,饭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整洁的环境中进餐,引导幼儿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睡眠阶段,需要确保睡眠环境的静谧,确保幼儿可以不受外界影响,从而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离校阶段,应提前与幼儿家长做好交接准备,让幼儿来园入园时开开心心,离园时安安全全。

二、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每个年龄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口头语言发展到计算能力培养,再到自主生活能力,再到形状感以及书面表达等,这些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因此需要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恰当的引导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这一状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个人习惯,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木搭建、摆凳子等各类游戏,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幼儿在清洁个人卫生时,我导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小游戏中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可以让幼儿更积极参与,并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2.幼儿教师要采取暗示和赞扬的策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为此,我们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进而实现幼儿和谐发展。我们幼儿园要为幼儿生活和学习提供积极向上和丰富多样的环境,贴近他们多层次需求,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此外那种单一乏味的教学策略很容易挫伤幼儿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幼儿教师除了在言语上进行提醒和引导以外,还要充分挖掘环境中的一切有利契机,借助于丰富环境来熏陶学生。比如:卫生间是学生时常接触的地方,同样也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一大场所,许多幼儿去过卫生间后,不洗手,或者简单清洗几下就草草了事,尤其到了寒冷的季节,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和严重,鉴于此,我们幼儿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在必要时要借助于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促使学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行为习惯。

3.指导生活自理方法

首先,指导生活自理技能。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对相关生活自理方法与技巧进行整理,并将其编成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使幼儿在进餐、游戏、盥洗、睡眠等活动中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

其次,因材施教。受到心理状态、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一日活动中,也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从实际出发,来个性化、针对性地进行生活自理技能指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班幼儿中,一些孩子本身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自理能力,因此也要适当提高对这些孩子的要求;而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适当降低要求。如指导幼儿穿鞋的时候,对自理较好的孩子,应要求怎样解鞋带脱鞋、怎样系好鞋带,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求区分左右脚、穿对鞋即可。

最后,让幼儿享受到生活自理的成就感,提高幼儿的兴趣。不要以为孩子年龄较小便没有自尊心与荣耀感。研究发现,对幼儿适时适当的夸奖,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因此,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对表现良好或者是比较优秀的幼儿,可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表扬,必要时也可给予物质或者小红花奖励,这样幼儿就会有满满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也会更加乐于、更加积极地做事。此外,在给予幼儿表扬及奖励的同时,也可以再加一句“大家要向这位小朋友学习,争做好孩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还树立了好榜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幼儿教师需要把握教育实际,尽早进行科学引导,让幼儿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借助游戏、儿歌等各类教学活动,让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巧,并养成自身良好习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技能养成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捷.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05).

[2]王荣,《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探讨》;《快乐阅读》,2013年第1期.

[3]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