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意识培养 贯彻立德树人内涵­­——实现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的行动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4

加强自主意识培养 贯彻立德树人内涵 ­­——实现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的行动策略研究

张来标

浙江省杭州市 萧山区义蓬初级中学 311225

要:班级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学生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当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中班级建设的新目标---即自主型的班级。本文结合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和学生的特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生自主管理的行动策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唤起和激发初中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构建充分自主的班级集体。

关键词:自主意识 自主管理 行动策略


1.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1班主任管理理念滞后

目前初中教师,无论是受过师范教育的还是受过其他教育的,一般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训练,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多半是在自己实践摸索中积累经验。对于班级管理所需要的理论掌握较少,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由于受长期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禁锢,加上自身素质的欠缺,班级管理理念的落后,初中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进展缓慢。

1.2 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引导者、管理者,应该具有相应的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然而现实中初中大部分班主任还是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

1.3工作方法简单化

(1)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在一定的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的强烈的个人进取心,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但现在的初中,很多班主任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2)教育方法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

有资料显示,在初中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法为主的占14.3%,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却较少使用。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

1.4评价学生主观化

学生评价是就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化等问题。一方面班主任常常以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把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视为一族,而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学生当成另类,进而把学生区分为优、劣两种。认为优等生就是“理想的、有希望”的学生,而对“差生”则给予冷落、讥讽、与歧视。

2.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2.1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教育提出主体性、人文性,表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其中自主性是核心。而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关键首先是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提倡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就是希望学生要有自主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良好个性在自主管理的集体中也会逐步形成。因此现代班级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二是班主任能转变角色,从班级管理中的“主演”成为“导演”。

2.2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他们开始身高猛涨,自主意识更强烈。使得他们要求成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已有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急于摆脱大人的监护,什么都想自己干。”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在这关键的时期,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达到自主意识的高层次,倡导和激发学生自主管理。


3.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依据

3.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获得生存、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处于心理发展期的中学生更渴望体验独立,开始主动尝试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越来越强烈要求思想和行动的自主权。而班级、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自尊感和归属感,他们才会感到班级生活有意义。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就是要逐步满足他们这些心理渴求,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学生间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享成功,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最佳途径。

3.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为声势浩大的教育启蒙理论。主体性教育真正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思想。班级建设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的发展应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所以,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上,把学生放在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沿经受锻炼、考验,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做自己未来的驾御者。


4.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行动策略

4.1权变策略

目前许多研究指出,班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充分还权,让学生享有高度“自治”,这是一种适应时代民主要求的管理思想,已较多地注意到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客体)和自主管理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发展迅速的阶段。因而班主任应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自主性程度高低的具体情况,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说,“权变”在实施初中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班主任主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

这是班集体形成的低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级成员刚刚聚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互不相识,同学对班级毫无吸引力,自主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班级及其成员都有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自主管理能力低下。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的工作任务、目标及规章等,然后要求学生认真的自觉执行。这一阶段要先发挥班主任的在管理上的主导作用,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

(2)师生共同管理班集体

这时班集体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和比较成熟阶段。这时,班级成员之间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班级的领导核心——班委、团支部已经基本形成,班级机构已建立起来,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班级社会”经验,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时期,班主任应采取说服式管理方式和参与式领导方式来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对班级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指定一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又必须抓好班级自我管理的领导核心建立与培养,支持班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在班级工作中引导多数学生参与管理。在师生共管阶段,班主任在管理上只起辅助作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班干部。

(3)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

这是班集体形成的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明确的管理岗位和职责,正确统一的班级舆论、良好的班风和互助协作的人际关系已形成,全班已成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已相对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班主任能够而且必须从班级管理中逐渐“淡出”,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实现从班级管理者角色向班级的支持者角色转变,充分还权,让学生高度“自治”,使学生成为班级社会的真正主人,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自主管理阶段,班主任将自己定位为指导检查者的角色,及时掌握班级动态,检查班委工作的开展情况,经常对班集体进行激励评价。

4.2策略

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弱,班主任要通过培养、训练班级成员,逐步提高他们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1)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

在学生和家长中普通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当干部浪费时间”、“当干部吃亏”等,班主任应通过谈话或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未来社会是竞争将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于多元化、立体化。因此,无论是从未来、从现在,还是从个人考虑,都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干。无论什么职务的干部,都是为班级、同学服务,它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使其行为符合角色规范。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自主管理,必需先从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自信心入手。为此,班主任要与学生交朋友,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可敬、可亲、可近、可信、可爱,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育,受到鼓舞。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可塑性。“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敢于自主管理,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吃一堑长一智,逐渐积累自主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就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好。

(3)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设置丰富的管理岗位,并落实岗位责任制,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为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创造条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管理自我。

(4)激活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

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主题班会、节日庆祝会,还是各种文娱、体育、春游、社会调查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现其才干的舞台。在活动中,班主任在“台后”作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去设计、组织和开展,在展现自己才华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热情。

4.3规章策略

班级规章制度是用制度加强班级管理,逐步实现班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集体成员形成与常规保持一致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只有把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管理效能才能更高更持久。

(1)自主制订班级管理目标

制订目标是任何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制订班级管理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班主任指导但不能包办代替。②学生自主制订。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参与管理目标的制订,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③内容要具体化。班级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④制订的班级的管理目标要体现激励性。

(2)自主组织实施班级管理目标

实施管理目标要突出它自身的特点:①班主任的督导。班主任对实施过程中的适时督导,有助于学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自主地完成预定的任务。②学生自主实践。在实现自己制订的目标的过程中,要接受全班学生的互相监督。③创建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主体的班级制度。④运用教育激励手段。由于实现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艰苦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适当地加强思想教育,运用激励的方法来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4.4活动策略

一个集体之所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班级活动为每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人感受自身的价值,特别是能改变“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充实的班级生活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1)自主决定活动

每学期初,公开班级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由全体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班级活动。这样,所开展的班级活动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融入班集体之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2)自行组织活动

由学生负责设计、组织、实施,让学生当主角,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治能力。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通过参与班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充分展现自我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开发各种类型学生被压抑着的潜力。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班集体和同学个体开展相互交往,从而建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形成“我们是集体”的意识。


5.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考

5.1不断调整教育管理方法

自主管理对班主任而言绝不意味着简单地放手不管,班主任的指导、引导作用不能放弃,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情况要有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班级学生自主性成熟度不断调整教育管理方法,尽量向学生自主管理方向发展,最后才能真正实现自主管理目标。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5.2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定位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能把班主任从各种繁杂的琐事中解放出来,班主任的角色会根据班级的发展阶段不断发生转变。班主任的职责定位是:自主型班集体建立开始阶段,是班级管理中的主导者;自主型班集体初步形成后,是班级管理中的辅导者;自主型班集体成熟阶段,班主任是班级的精神核心,成为重要事项的决策者,班级日常管理的指导者,此时班主任更多的精力可放在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上。

5.3学生自主管理面向后进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自主管理,尤其要注意面向“后进生”。他们经受了较多的被批评和被训斥的心理体验,自卑感较强。对待“后进生”要坚持不歧视、不放弃,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机会,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使其自主进步。


结束语:

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高度。班主任在组织、管理好一个班集体时,必须要努力营造宽松环境,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自主管理符合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保斌 《班主任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钟启泉 《班级管理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3]郑克俭 王作廷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4]陈震 《班主任新思维》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5]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2008年4月

[6]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