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1

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

宋志航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16


2018年,我从教的第7个年头,这一年的我,褪去了不少青涩,与学生相处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班级管理得心应手。九月份,我接手了602班的班主任,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做事不慌”,我与前一任班主任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工作的交接,班级整体情况还好,只是他特别提醒我要关注小张的行为问题。果不其然,开学没几天,小张就成为了我办公室里的“常客”。

“老师,小张又违反课堂纪律了,在科学课上与同桌吵起来,被老师罚了!”下课铃一响,学生就来到办公室向我投诉,而且这是他今天的第N次被投诉了。我不耐烦地起身去教室,准备对他训斥一番,让他能够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课堂上安静、认真地听课学习。
刚到教室门口,我就看到他在班里追逐打闹,那心里更是火冒三丈。“小张,你究竟想干嘛!?”他开始没发现我的到来,在我的咆哮中停楞住了,然后不情愿地往我这个方向走来,我内心还在想:算你识趣,知道要到我这里挨批。
在他走向我的同时,我就开始了训斥他,不断地数落他的各种不是,而其他学生还在三三两两的围观着,他几次欲开口辩解我对他的问责,都被我打断,“我不想听你的解释,解释就是掩饰,你一天到晚就知道追逐打闹,就知道违反校规校纪……”
我越说越怒,没法停止对他的教育。他的脸色在不断的变换中,慢慢的也来了情绪,我看他这样,内心更是激动。突然,“啪”的一声,他把他手中拿着的笔折断了,并且对我怒目圆睁,开始了他的反击:“老师,你就只会针对我,为什么其他同学犯错,你都不找他?为什么你都不听我说课堂上的事情?只会责怪……”,他一边说一边流泪。看到他情绪越来越激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过武断,可能自己真的冤枉了他。

一时不知怎么办的我拿出手机拨打了他妈妈的电话,把情况向她妈妈做了简要说明,然后让她与孩子进行沟通。在跟妈妈的沟通中,他慢慢平息了自己的怒火,这件事情得以暂时告一段落。
那天下午,我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同桌拿了他的笔不还他,才引起了他的情绪。而我没听他解释,却结合他之前不好的表现,毫不留情面的对他进行了训斥,难怪他会有那么大的情绪反应。冷静下来后,前一任班主任的提醒突然在耳边想起“关注小张的情绪状态!”我懊悔自己没能关注到刚刚开学,换了班主任后所有同学都在适应期,小张更是需要一个时间进行调整,也责怪自己不该这么冲动,先入为主地批评学生。

为了消除这次事件在我和小张心里产生的嫌隙,让孩子真正接纳我,我当即联系小张的妈妈,约定了晚上家访。

放学后,我来到教室找小张,他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走到教室门口,垂头等待着“发落”。当听到我说“家访”的时候,他立刻警觉起来,大声说道:“根本不是我的错!是他们先惹我的!”我赶忙解释说:“老师已经了解是事情的原委,我去家访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是新学期的工作,每个同学都要家访的,你放心吧!”小张半信半疑的看着我,不太情愿的带着我踏上回家路。

感谢这次家访,让我了解了小张的成长之路。妈妈的反馈中,我了解到小张在家是非常体贴照顾妈妈的。因为单亲家庭,让这个孩子缺乏了父爱的关怀,为了更多的吸引老师的关注,可能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我也谨守与小张的诺言,没有“告状”,而是把他在班级里做得好的地方一一反馈给了家长,小张也从一开始的紧张不安,变得放松起来。

第二天,小张的表现明显与以往不同,一上午没有人来到办公室“投诉”他。我针对小张的情况,与科任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都表示会在课堂上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完成了家访、做好了老师们的工作,我打算乘胜追击,进一步巩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利用班会课的课前,针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为自己的急躁言行诚恳地向小张说了声“对不起”。他很意外,也有一丝扭捏的神情从脸上飘过,但很快就给上课的铃声打断,其他的同学听到了我对他道歉,在下面窃窃私语,我没有当回事,快速的进入相应的主题班会教育。

我对他的一些日常学习生活也开始关注起来,发现这个学生还是非常不错的,很热心,也很开朗,经常为其他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前我对他错误的言行更为关注,而忽视了他的这些优点。在我们的共同关注下,小张的行为表现逐渐好转,偶尔搞一些小动作,提醒一下马上就能改正过来。一个学期下来,小张不仅行为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加上他的热心肠和身高优势,高票当选体育委员一职。

而我与他的关系,自不必说了!当我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就是我的“得力干将”!他与我之间的沟通,也是越来越多,还能够跟我开起玩笑来。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与他之间相处的更和谐。虽然现在他上了初中,但他还会经常在我面前晃一下,刷一下他存在感,这就是他可爱的另一面。

伴随着教龄的增加,我愈加的认为,当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一定要先给他们一个解释机会,不要急于下结论,对他们进行批评或斥责,多些耐心,多些尊重,多些信任,与孩子间的沟通才会更加有效,让孩子在我们的关怀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