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理念下新闻素材在高中生物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知行合一”理念下新闻素材在高中生物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罗翠婷

广东省佛山市萌茵实验学校 528145


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生活思想的核心是“教育是生活”“学校是社会”“教学做一体”的教育理念。本文以2018年发表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改革要求为基础,以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为阵地,积极探索新闻素材在高中生物核心培养中的应用,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在运用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知行一体化;新闻素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据中学课程教学目的,新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是学科的核心素养。新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其中,实现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主要线索。那么,我们如何运用新闻素材实施高中生物教育,使中学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呢?

一、通过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生命观念作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引导高中生对生命观察到的整体认识,说明生命现象和相互关系,最常见的内容是结构和功能观、进化和适应观、稳态和平衡观、物质和能量观等。这要求我们在传授学生生物学概念知识的基础上,使中学生确立生命观念,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例如,在教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一知识内容时,在本课上围绕主题,提出了“真核细胞只有一个核吗?”的问题。“真核细胞都有核吗?”教师用视频播放新闻事件,把这个抽象的学科问题具体化为生活中的具体现象。通过这样的具体的新闻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真核细胞有核的理论。新闻素材的合理运用,也可以创造出对学生生物学学习感兴趣的场面。

二、通过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生物教育旨在引导高中生崇敬生物学和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可以通过归纳和摘要、演绎和推理、模型和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和规律,考查和论证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这意味着教师在使用新闻素材时,可以将其转变为教师的“问题式教育”方式,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相结合,贯彻教育的一贯性,不仅是新闻素材,还可以作为刺激学生短时间兴趣的导入性状况和片断性情况,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

例如,通过教授“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我们发现中国塞汉坝机械林场建设者引进了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新闻素材,三代林场建设者坚持土地荒漠化五十五年的管理,最终建设了世界最大面积的人工林场。让学生们在小组中探索:塞汉坝人工林场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的人民产生了什么样的生态效应?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根据这个新闻素材的内容思考问题,分析和说明新闻背后的学科问题。这样帮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办法,有助于学生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三、通过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素养

新时期学习者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积极发现现实世界的生物学问题,根据特定的生物学现象和问题,采用一系列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科学论证和结果探索等方法,在自学基础上团队合作,实现自己科学探索能力的成长。

例如,以教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内容的教育为例,在课程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教科书中的“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等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学历史资料。之后,播放新闻录像《走进美国: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未来有无限可能》,通过观察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历史,要求学生对“蛋白质是由什么制成的?如何组装?”进行探索,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进行总结和分析。在这样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在尝试从资料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观察一些氨基酸的结构图,总结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在这样的自我探索和持续论证下,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其中享受了独立思考、自主调动的乐趣。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教学内容和数据资料,探讨我们从肉、蛋、乳中获得蛋白质后这些蛋白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在这样的科学论证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我探索解决了困惑,通过推测论证实现了自我探索能力的提高,获得了生物学科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四、通过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新闻是指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所有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发布的新闻在内,其内容不仅直接反映了国内各个领域,也直接反映了国外各个领域的重要信息。

高中生物课堂引进新闻素材,我们对学生从学科角度分析新闻素材,从新闻素材中挖掘相关学科知识等学科背景,不仅提出学科问题进行探索,而且让学生突破简单的事实信息这一表面,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发现自己的作用,要正确定位自己,在兼顾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确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授“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知识时,本课的知识目标是让高中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提出环境对策。这节课可以播放人民日报录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荒漠化、蓝天减少等现象出现,同时也开始强调许多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总书记习近平建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呼吁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国策,建设美丽的中国,开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利用这些新闻素材,让学生站在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现实意义,引导高中生从辩证的角度来理解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偶然运用新闻素材,突破了生态问题教育情况。我们的高中生也可以立即关注生物学的社会问题,参加讨论,作出合理的解释,自己向别人宣传环境知识,积极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也就是说,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新闻素材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考、科学探索能力和社会责任,实现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家都要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获得生物的核心能力和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辛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2]江祶,刘杰,吕晓梅.新闻录像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73-174.

[3]雷龙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战略分析[J].读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