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落实学生心理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7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落实学生心理教育

周宏莲

广西南宁市横县民族中学 530300

摘要: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而担任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势必会影响中学生日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基于当前形势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初中生健康发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政治 心理教育 方法策略

在初中阶段,教师为了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授课的综合效能,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具体的育人思想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积极践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授课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思维意识有效发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基础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就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结合案例,加强学生心理认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选用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在深度挖掘案例中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心理教育,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讲《少年当自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应教给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课前制作好的关于“喜怒哀乐”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并且对这四种常见的情绪加以分析;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演绎这几种情绪,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情绪的理解。而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回想我国女排在2016年获得奖牌,如果她们没有从过去的失败情绪中走出来,那么她们这次比赛的成功几率是不是会降低呢?”通过这样案例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消极情绪对人的负面影响,鼓励学生学会克服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分析心理观念,帮助学生掌握积极心理,保持积极情绪,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灌输心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教师在组织教学期间需要根据课程目标,搜集和引进相关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让学生在案例的支撑下,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和学习[1]。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在案例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中,有效加深对课程内在含义的认识与理解。在针对“预防犯罪”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则可以搜集生活中的案例,如列举符合初中生日常生活的犯罪案例,如打架斗殴、恶意伤人等,在直观展示真实案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渗透一定的法律法规,引导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法治素养。

三、开展团体游戏,强化学生们的适应能力

适应社会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所必需的的技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很多中学生都是家里的独子,而且农村的孩子大部分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很少有独自接触社会的机会。到了中学,很多学生都寄宿,致使他们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甚至一些学生出现自卑、自私等心理,不善和他人相处。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去参加集体活动,并适时的渗透心理教育,提升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并逐渐的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例如,在学习《走向世界的大舞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教师可以开展一个“铅笔过独木桥”的游戏,班内学生分为四组,每组10人,每组学生排一排,然后将筷子放在上嘴唇上面,双手放在后面,一个同学向下一个同学传递,在这一游戏中学生只能用筷子,不能用手,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在这一团体游戏中学生明白了团体的重要性。

四、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助力心理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教材的试运行,让教育者看到素质教育渗透教育之中成为大势所趋。要知道,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为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教师必须尽自己所能,从全方位为学生打造适合他们发展、生长的教学环境,以期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若想让课堂“鲜活”起来,首先要做的便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鲜活”起来,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自主跟随教师完成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催化剂”。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往往是以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服从为主,教师成为师生关系和课堂的绝对“主宰”,“说一不二”,对课堂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填鸭式教育”“满堂灌”“一刀切”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学生成为只会服从命令的“牵线木偶”,没有丝毫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不仅会限制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还极其不利于学生德育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为转变这样的境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充分尊重班级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从以前的“严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迷茫的人生路上找到“航向”,并稳而快的向前驶进。

总而言之,在发展道德与法治授课的过程中,身为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调整,将探究式的育人观念有效地渗透到课堂上,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富有创新性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上,根据道德与法治的具体授课目标,合理设置情境,引入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剧本表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同时也可以积极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并有效地内化和吸收基础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兰英.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16(32).

  2. 王海燕.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3. 张国纲.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