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于天琪

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南溪初级中学

摘要:当今我国倡导科技兴国,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水平,就要进行数学教育。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之下,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起来。作为一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除了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创新的探索精神。本文将从教师层面对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学实践

数学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加上数学本身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抽象描述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这个群体,因为有了小学数学的一些基础的数学理念,进入初中之后,数学的学习又加大了难度。九年级正处于初中数学的一个后期阶段,也是步入高中进行衔接的关键阶段,很多内容都是为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准备内容,相对来说更加困难,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学精,教师也要做好这一阶段的衔接工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若按照课本循规蹈矩地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还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依靠单纯地记忆数学概念,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主合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有目标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用最优质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期让整个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到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新课改的深入,让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区别,不管是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有着很大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也使得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首先是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进行传授知识的前提之下,更要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活动可以是同桌之间交流,分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从传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引导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是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课堂往往是沉闷和很低效的[1]。特别是针对于数学这门需要用思维来学习的科目,教师不仅要传授很本质的书面知识,更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好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人物,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鼓励和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新课改的高效数学课堂。

其次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分数这样的一个结果上,而是要多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一些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情感。新课程标准要求,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身心健康,更要有实践操作能力,有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多维度地去考量,不单从一个分数出发来评判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闪光点。当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下进行学习时,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追求效率至上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宗旨,但往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想要效果,当教师教授完当下的知识点后,就会立刻让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2]。比如当学习到九年级课文“简单事件的概率”后,因为知识较为简单,教师在教完概念后就让学生立刻进行当堂练习进行巩固。一节课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教师不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超量的学习内容,学生往往当场学会消化的内容,在课下就很容易忘记,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掌握的也不牢固。当今后考试中再次遇到更为复杂的概率性的题目时,因为学生本身概率的基础就没有掌握好,学生很难回忆起所学的知识点而出现考试失误。

以往的高效课堂的概念往往还停留在成绩的总体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完全掌握。但其实掌握的只是某个公式、某个概念的表面含义,当下次遇到思路一致,需要稍微转化一下形势的内容时,就会无从下手。这样的课堂不能称之为高效。教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不快不慢,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掌握一定的节奏。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否则会超出学生的承载能力,得到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1. 固化教学目标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往往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一个标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在课堂结束后,也可以根据这样的标准来判断课堂是否有效。但对于一节课而言,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十分具体,当课堂结束之后,可以根据80%以上掌握“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知识,90%的学生会根据二次函数画出相应的图像等这样的具体目标来衡量这节课是否有效。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课堂有效的一个基础,为学生和教师都指明了既定的方向,在课堂上就不会显得盲目

[3]

但是,当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的效果也有不客观存在的,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这些都是不可测量和预估的。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设定的都是一些客观存在的目标,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像在进行“三角形的内切圆”这样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之间分小组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这种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能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具体形象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这些都是无法衡量和预估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应多方面考量,力求尊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1. 依赖标准程序

数学教学的很多形式都是具有一定的程序性,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教师在讲授时也是按照固有的例题和形式进行教授。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没有这样的顺序,很难会得到最终的结果。但因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整体来说是不可行的。像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对于掌握本就牢固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轻松,但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来讲,本来一次函数就学的不牢固,已经忘记了很多,如果教师不对前面知识进行巩固,就很难达到整体有效学习的目的。

除了学生自身发展不同以外,还有像地区因素、教师因素等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因循守旧在传统固定的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上,而应根据多方面因素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直接复制别人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也很难以实现,教师一定要结合自身,结合学生的特点等因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来讲,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教育方针,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进行不断地改革和进步的,都按照各自的特色产生不一样的模式,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任何所谓的程序化的东西都是可改变的,人的思维都是具有一定的未知性,不能完全去下定义禁锢人的大脑。


结语:

数学教学的过程复杂,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和知识重难点,才能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所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课程充满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敏.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58.

[2]朱克梅.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59.

[3]李建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