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学科深度教学路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学科深度教学路径初探

宋连香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511340


【内容摘要】深度教学是基于深度学习,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触及孩子的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能深度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是每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深研教材、立足课堂、跨学科教学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深度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度教学  主动参与   路径 跨学科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教学。

下面,我便针对核心素养达成的路径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深研教材,挖掘深度教学的素材

深度教学的课堂是在“学习金字塔”和“建构主义”理论下,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度实践,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有效度,是发展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教学中就非常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在教授“宋明理学”一课时,大部分老师会把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以及理学家的观点上。但是,作为历史教学,不光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和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优秀品质。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以“国家使命,责任担当”为主题,展示出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梦想担当。 韩愈的担当:披荆斩棘,复兴儒学;近现代儒者的担当:富国强国。例举了林则徐、曾国藩、孙中山等仁人志士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而奔走,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钱学森、林俊德、陈德明、等同志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牺牲自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明白:他们都是为富国强国孜孜以求、舍己为国的典范。最后联系现实,向学生展示:在新冠肺炎面前,敢于逆行的英雄实例和中国在国际上表现出的大国担当,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国家使命高于一切,在国难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应有的担当。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重新审视宋明理学,哪些合理成份仍可为我们今天所借鉴?(3)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胸怀怎样的责任担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知道了宋明理学的基本知识,更多地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起担当意识,真正实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素材,找到切入点,在授业中传道。比如在中国古代史中,教师通过“黄帝”、“华夏族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民族交融;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教学,引导学生尊重古代中国优秀文化,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通过近代史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德国文学家莱辛说过:“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依托史实,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立足课堂,夯实深度教学的阵地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我们通过深度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深度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能。

在教授《五四运动》一课时,我突破了只讲五四运动背景、过程、意义的传统教学模式。聚焦突破三个核心内容:即五四运动的评价、正确认识五四精神、辨证地分析五四运动。我通过一些崭新的素材,展现当前学术研究前沿问题,设计一系列的思辨性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做出自己的判断。思辨问题1:“巴黎和会”真的失败了吗?思辨问题2:“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吗?思辨问题3: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了吗?思辨问题4:五四运动是否应该激情爱国?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学习历史,可以有效避免思维固化和权威化。这样的设计不仅深化了原有学习过程的深度,还开启了后续相关知识深度学习的大门,能有效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深度教学拒绝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权威化等浅层次教学问题,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面。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抽丝剥茧,深入思考,让学生成为思辨主体。也可以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充分参与课堂。只有深度参与课堂,学生对历史解释才能更深透到位,对时空定位才能更为精准。

三.跨学科教学,提升深度教学的层次

历史学科不是独立存在的,还与语文、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需要我们打破历史学科固有的疆界,把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科学教学。

如在教授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课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各种美术流派的背景、特点、代表作,不仅枯燥,效果也不佳。但是,如果融入美术知识,就不一样了。在讲新古典主义《马拉之死》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画作:从着色来看,画面的背景暗淡低沉,然而皮肤的尸色、木箱的黄色、毯子的绿色、被单和纸张的白色,又以明亮的颜色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明暗对比的手法,使马拉的形象具有了纪念碑雕刻的立体感,画面营造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气氛,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从构图看,《马拉之死》的构图明快单纯、庄重,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空旷而幽深,下半部分凝重充实。马拉松弛无力的身体,流血的胸口,下垂的右臂,被抛在地上的凶器,都真实地反映出马拉被刺的场景。右下方摆放着一个木箱,恰到好处,使整个画面达到平衡。通过画作的欣赏,新古典主义的特点,老师无需再作过多解释,学生自然了然于心。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入经典古诗词,让大家感受文学的魅力。可引用地图,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空间印象;可以引入音乐、影视、舞台剧,让学生感悟艺术的魅力……

跨学科融合教学,使课堂富有立体感、层次感。可以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在地理的位置中理解历史,在美学的斑斓中享受历史,从而培养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知识转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深度教学是一项立足现在又展望未来的教学,深度教学是主动的、思辨的、发展的、整合性的、探讨性的、挑战性的课堂。我们老师只有进行深度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而核心素养一旦形成又会有力支持深度教学,两者是相互加强的良性互动循环关系。




参考文献

[1]孙艳霞.开展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0(51):63-64.

[2]李挺.深度教学:四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J].中学历史教学,2020(06):24-26.

[3] 陈志刚,王本涛.深度学习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08):38-43.

[4] 谢庚.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思考[J].高考,2020(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