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李英桂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做好规划管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探究,能保障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利用课前预习的形式,能够给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内化学习,突出课程教学重点,强化学生的发展意识。利用有效的课前预习,保障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发展情况;策略

引言:按照义务教育工作要求,小学语文加强课前预习,能够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发展意识,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强化个人的发展思想与学习意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课前预习会获得理性的认知,本文将结合实践开展分析探讨如下:

  1.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实际情况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早期教师对课前预习缺乏有效认知,因此课前预习的方式较为滞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未能有效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感也会受到影响。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借用教学工具与网络形式,使得学生对预习学习过程产生一种消极倦怠的心理,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入思考的意识,就会导致课前预习面临诸多的局限性,具体的表现如下:

(一)课前预习方法问题

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阶段,有错误的认知就会影响预习指导的效果。如果家长和教师都未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性、有效性的引导,就会出现预习指导方法的问题。教师在备课阶段未能将课前预习纳入教学环节,由于家长的知识层面均衡性不足,预习指导有效性不足,小学生即便在课前完成预习,也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1]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师所使用的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死板,常常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教师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另外则是学习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学生预习之后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

  1. 提升小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相关举措

(一)提升学生预习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习惯

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强化预习学习习惯,教师要让学生知晓预习学习的重要性,对课程内容有良好的认知。为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教师要做好教育指导,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做好课前预习学习质量的检验与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理解,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汇报。因此,学生能体会到课前预习、不预习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强化预习学习意识[2]。《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文预习阶段,教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在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真正感受草地的生机勃勃与趣味性,在大自然场景中学生有良好的自我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预习学习以现实为基础,给小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实现多样化的预习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常常会忽略教学主体需要,因此教师要将课前预习方法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预习学习任务以及目标。教师设置课前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教学要求不同,所以也要做好设计与规划管理,在学生预习指导阶段,关注知识内容学习要点且,使得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课文知识的标注与结构分析。预习学习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要自己使用工具书以及网络搜索引擎,做好知识的整理与分析,预习学习的整体效率提升,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学习方案,并能更好地吸收与理解预习学习手段,强化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预习指导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也就是说小学生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基础,在预习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要应用丰富趣味的预习方法,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应用,最终能达成趣味性的探究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课本之中,一些名人事迹、寓言故事类的文章内容相对较多,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采用提前阅读以及资料搜集的形式,使用故事会的方式能完成预习检验,学生通过表演等丰富趣味的形式,能体现课堂预习的关联性、针对性,在过程中,预习学习更丰富有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优势。教师也可以做好课堂分组,让学生进行组内的表演,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或在某种场景之中积极沟通交流,让学生能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特点,预习学习效果会不断提升。

(三)扩大学习范围,实现有效的预习指导

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学习意识较强,在实践阶段预习学习会面临诸多的困难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解读文章,通过朗读与分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强化学习意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实现教育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的自身兴趣发展得到保障,在控制知识学习难度之后,让小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此时的语文课程学习不局限于某一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增强

[3]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与教师指导有紧密联系。确定预习学习的基本过程,首先要粗略阅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字词认读以及阅读理解的障碍问题,小学生翻阅词典了解文章中字词的含义。其次是做好文章的背景资料调查,了解学生的写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强化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实现课文的深读,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思想。最后则是对文章内容精读,小学生会询问教师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学生通过细节学习,能完成深层含义的解读,进一步巩固预习学习效果,对文章有更加深层次的学习与理解,能保障课程学习质量。

  1. 结束语:

为保障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质量,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预习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预习学习内容的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师生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后续教师深化教学思想,并要求家长全面参与预习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课堂预习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业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J].师道:教研,2017(1):50-50.

[2]刘哲.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8):600.

[3]姚海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教育,2013(5):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