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体系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3

美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体系建设

余烜军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载德小学 , 广东省中山市 528463

摘要: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是丰富精神、纯洁道德的源泉,人生如果没有美的滋养,将显得极其单调、干涸。青少年主要靠童话、歌谣来充实精神世界,心灵世界如果缺少动人的音符,不注重艺术修养的提升,则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美育,通过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观。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美育,且其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美育的地位在逐渐提高。就青少年目前的审美现状来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青少年群体,构建相应的美育机制,在其成长教育中融入美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美育;当代使命;实践体系;建设

一、何为美育

格林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同时也是一段特殊的反思过程。审美教育想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人的认知、知觉,包括情感、想象等方面入手。审美主要侧重于知觉,只有将知觉的特性呈现出来,事物才具有审美性。艺术作品不能自动彰显其意义,只能通过人们自己去看、去感知。格林认为美育教会人们用另一种方式来感受、认知世界。人们的感受越积极,参与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更多的感受。所谓审美经验,就是将感性与理性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与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找到自己的根基所在,对自我有更好的理解,这样才能将被动、枯燥的生活打破,重新建构生活的意义,探寻新世界的神奇与奥秘。从本质上来说,教师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将美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亲自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丰富其情感经验,进而对自我有更清楚的认知,能够理解他人,净化自己的心灵。国家通过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美育的价值做出了准确定位:美育,即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既包括心灵教育,也包括情操教育。美育可实现审美素养的提高,间接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感以及胸襟,在精神上给予人们鼓励,使人的心灵得到滋润。通过这样的定位,帮助学校解决了美育问题,有利于现实学校教育的实施。

二、美育的时代使命

(一)从国家层面讲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沉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分注重美的教育。然而,经历十年浩劫之后,尤其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受到境外消极思想的腐化,再加上国家一味地抓物质文明,忽略了精神文明,导致我国面临文明危机。许多国人崇洋媚外,一度沉迷于金钱、享受,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去国外的一些景点旅游时,在显眼位置写上“不要夹塞儿”、“禁止喧哗”等标语,认为这是在提醒其他游客。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不但会受到他人的鄙夷,而且有损中华民族的名誉,让国家颜面尽失。还有一些国人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取利益,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手段,不惜对自己的同胞下狠手。身为中华儿女,应当时刻谨记:走出国门,你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代表中国人的身份,因此必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国家想要强大起来,需要国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国家强大,其他国家才会真正尊重我们。因此,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文明素养,不给社会增添负担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美育,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人生境界。习总书记再三强调,中华民族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伟大复兴,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文明。

(二)从个人层面讲

人类文明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发展历程,人们已经不再仅限于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以便达到更高的层次需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很多人并未产生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感性素质比较差,幸福能力太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美育,不断提升人们的素质,帮助他们获得幸福感。

现如今,我国正全面发展教育,其中美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倘若不能补上这个短板,将很难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将无法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美育,以期能够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必须全面改进美育,做到以美育人,要求学生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通过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保人才培养体系达到更高水平。现代美术教育既能体现学生的感召力,也能提高其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此外,美育可以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个性品德。通过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既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也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美的含义,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使青少年学会如何欣赏美,学生首先要发现美,然后懂得美,最后才能创造美,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进而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青少年的成长需要聪慧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具备顽强的意志。当然,判断一个青少年是否优秀,首先道德情操必须足够高尚,拥有完整健全的人格,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个体。健全的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然而,道德的形成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必须通过美育一步一步实现。人格美才有自然美,进而创造社会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每个人经过长时间的成长历程,逐渐能够判断是非美丑,想要做到去恶扬善,必须借助思维判断,这样才能培养道德情操。

现代学校美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综合型人才,这是美育的终极目标。

只有学生的审美情操足够健全,才能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真”是审美的前提基础,审美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帮助人们真切的把握客观事物。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美,陶冶其审美情操。想要全面了解社会与自然,必须以审美角度为出发点,美术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启发作用。人们经常提到“真、善、美”,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真应当建立在美与善的基础之上。美术教育在熏陶和感染学生时,真善美会间接地影响学生。青少年需要依靠真善美,才能养成高尚、纯洁的品质。

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青春期,此时他们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习惯采用综合、复杂的方式表达情感,而且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感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同时可以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科建设,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情感。实际上,美育相当于情感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美。人们看到形象比较好的事物,更容易达到“忘我”境界,内心情感也更加丰富。青少年通过与他人互动,以此满足对某种情感的需求。由此可见,想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必须采用美育这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传统教育将提高智力当做育人的目的,因此很多地区都没有开发美育课程。然而,美育与智育的促进、智能的开发有着相同的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智能的开发也有一定的关系,它可以使学生具备观察力和洞察力,同时还能提高其感召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其思维方式。艺术活动与审美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美育,可以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培养审美情操,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形成思维形象。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在一起,左右大脑才能保持均衡发展,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美育教育实践体系建设

(一)学校积极开展美育活动

美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学校这一主要渠道,因此必须重点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青少年在学习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时,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培养其艺术感受力,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才能调动其情感。教师可将美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当中,比如政治老师可以利用美术图片,或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此外,美育必须结合德育,只有让学生发现学科的美,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二)社会创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学生想要发展美育,需要营造和谐的美育氛围。首先,社会应加大对美育的宣传力度,重点建设精神文明,可通过开展经典传唱、书画展以及社会清洁服务之类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使其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当然,政府部门应打造舒适、优美的人文景观,通过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美育的实施。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激发创造灵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育无处不在,它贯穿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当中。有人说美育应当从小抓起,因为它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美育不分地域,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穷乡僻壤,都要注重美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美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体现在细枝末节当中,构建大美育体系时,应包含学科教学、艺术教育,还包括生命美育、生活美育以及生态美育。“生活美育”由陶行知最先提出,在生活中融入美育,将美育渗透到生活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概念,值得每个人学习,美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相当于无源之水。

(三)青少年注重自身的美育发展

美育培养机制不能一下子就构建而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点点地完善。随着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生活阅历越多越丰富,在文化熏陶的影响下,将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将文化知识学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实施美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美育活动当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学校应当与社会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美育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美育培养目标。

(四)加强美育师资建设

美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校园美育。美主要靠美育教师来塑造,教师要用美好的心灵、语言以及行为来影响学生。现如今,很多学校都不具备美育教师。想要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国家出台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通过选派一些文艺工作者,由他们代表参加支教志愿服务,同时鼓励高校艺术教师多向艺术院团专家请教,邀请他们到中小学校兼任艺术教师,确保美育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从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美育,这对其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美育,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美育的培养机制,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帮助其奠定美育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同时应遵循立德树人理念,明确该如何培养人,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培养人的目的是什么。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将立德树人当成一个核心环节,建设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知识、思想以及真理传播给学生,使他们自觉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塑造新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姜乃强.叶朗:让美育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J].教育家,2015(9):6-1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15)

[3]于婉华.试析生态美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今传媒,2018(12).

[4]赵紫叶,崔诣晨.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校园心理,2019(1).

[5]高迪.柏拉图文艺教育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