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1

关于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侯仪 饶冰冰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关键词:全科的“全”、机遇、挑战   2014年 8月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 2014〕 5号 )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教师领域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前在我国以分科教师为主流的教师教育领域,全科教师尚属一个新课题,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厘清。 (一)全科教师产生的现实意义——应时之需的“被动的全”   全科教师的政策设计与实施大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应时之需。 2006年,湖南省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科计划”,首次提出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全科型”小学教师。由此肇始,江西、贵州、重庆、广西等省 (自治区 )相继把培养全科师范生作为解决农村教育现实困境的突破点,并逐渐将其学历层次提升至本科。   全科教师首先面向农村小学成规模定向培养。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计划生育的实行,农村常住人口流失,学校生源直线下降。由于“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实际已经充当着‘全科教师’的角色,一个教师身兼多个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相关省市在定向培养全科教师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音体美等小学科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一专多能”是满足教师尤其是艺体科教师缺乏的刚需要求。   这种特征下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被全科”,在本质上仍然是“分科教学”,因为它所依托的课程形态仍然是相互割裂的学科课程,所追求的价值存在仍然是各个学科逻辑知识体系的纵深传授,只是在任教科目上有数量的增长而已。这种“全科教学”现实意义来讲,并没有在传统分科教学之外建立起对小学教育、小学教师角色的独特理解,也没有基于自身教育哲学而设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它只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应时之需的一种误读。 (二)打破分科壁垒、基于教育哲学的“全”   溯源国际范围,发达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小学全科教师这一概念,但一般都是采用小学师资全科培养与实践的模式。英美法日德等教育强国都有极其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要求教师是多才多能的,尤其注重其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采用小学师资全科培养与实践的模式,是认为“小学教师是一种综合性职业”。作为综合职业的小学教师,他们需要胜任“包班制”的教学与管理。“包班制”是一种小班化的教育组织形式,每班学生数 20人左右,由 1~2个教师全面负责一个班级除音乐、美术等技能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西方早期“包班制”的雏形,是希望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优势的同时也能有效克服其局限性而开展研究的结果。 “包班制”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都较班级授课制发生了深刻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乃至于教学空间都得以重组。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将分裂的学科知识与儿童丰富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以“导航者”的角色、用“全景视角”引导儿童探究真实存在的生活世界。同时,在增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亦能以综合而非割裂的评价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胜任“全科教学”——准确地说是“多科教学”只是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则是在一定宽度的知识上形成相关的“综合能力”。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小而全,小而精”小额包班制模式下,教师有更大的精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水平以及发挥个人机智的机会。在保存班级制的基础上,能更针对性地照顾学生全体,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培养大有裨益。作为全科专业学生,对于“包班制”、“ stem教育”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已然扎根于心。但面临“大班额”的现状、村镇传统教育大环境难以突破壁垒。全科 教师不被同化就算不错了。 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2、现在全科教师所接受的培养模式是传统意义的分科培养,多种科目的简单叠加,不仅 加重了全科教师的学习负担,而且 让我们停留于传统的分科教学止步不止,无法真正提高教育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样培养全科教师的老师也是学生,要引进成功的、先进的培养模式在本土生根发芽,还需要极大的政策推进和保障。要完成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首先是对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上的探究和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搭建教师发展数字化资源及自主学习平台,交互式课堂观察、反思及研究平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平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综合测评系统等,从而为高校和其他教育主体之间搭建远程授课、指导、观摩、反思、研究、训练的渠道与平台,为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快捷、全面的资源平台。例如,西南大学已与 12个实验区建立在线网络研修平台。还可以开放高校实验室、科技馆、展览馆、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为师范生和小学教师的科学普及、文体竞赛、参观等活动提供场所。   为了有效发挥高校小学师资教育的引领作用,师范高校应该与地方政府共建教师教育实验区、培养联盟等,引领小学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再比如在全科小学教育培养中要搞好组织管理,开展有特色的“五维”教学培训,加强与中小学校的互动交流,定期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完善校内教学激励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 同时也要完成就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   3、利用高考改革政策,招收适合生源,把好“入口关”, 同时加强全科教师后期退出制度的完善。全科教师的准入门槛是学历,也就是分数决定的。对于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本身的素质、是否有做教师的潜质和心智不可知。而进入培养学校不久,准教师就得签合同。而一旦签下合同,就必须完成六年农村教学的服务,基本没有转圜的余地。在这期间若违反合同将面临罚款和征信污点。仅仅是高考填志愿的那一两个星期,学生对于自己和该专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造成不适合教师行业的人员占额、优质生源的隐性流失。关于全科教师等概念,应该在高中得到一定的宣传和普及。同时,职业体验,本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整个教育流程中缺失,值得重视。要真正留得住人,农村教师的发展不能仅仅靠形式上的政策倾斜,以及补贴。关键是提高其就业吸引力。如福利、社会保障、在先进学校,尤其是沿海城市学校观摩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切实提高职业地位和幸福感。   4、专业前景:“走向综合”是我国未来小学教师培养与实践的发展趋势。虽然,全科教师的产生是满足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艺体课教师不足的应时之需,但是对于该专业的诠释“一专多能”、把多个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也是综合型老师的愿望前景。教育是民生大计,老师始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分科大环境下,现在社会上对于全科教师的认可度并不高,没有分科教育出来的老师“精”,从“一专多能”走向“多专多能”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过程也限制于老师自身条件。但可喜的是,在教育领域,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模范对象。希望以后能出台更多的政策,给农村全科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切实督促其发展,以此带动农村教育整体教育水平的自我革新。 参考资料:《关于提高师范专业认证》 《全科教师现状》 《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 《卓越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的反思和建议》 《创生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