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人心,“音”你而美——小学音乐欣赏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乐”动人心,“音”你而美——小学音乐欣赏策略研究

丁玲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长安中心小学 江苏 无锡 214177

摘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应该使学生通过听音乐来理解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感受、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如何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差别的音乐学习欣赏环境,让学生可以进行一个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文化,使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是我们教师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急需思考的。

关键词:兴趣点 情境 音乐语言 情感体验


引言: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应该使学生通过听音乐来理解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感受、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如何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差别的音乐学习欣赏环境,让学生可以进行一个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文化,使他们真正地喜欢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在此,结合自身的欣赏教学实践,谈一谈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巧用故事导入,把握学生兴趣点

现如今,学生都会在网络上接收大量的音乐信息,音乐内容程度不一,学生会无意识的“听”。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对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辨别音乐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

爱听故事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欣赏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启课堂教学,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编故事,用音乐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欣赏作品的兴趣。例如在一次教授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时,我设计了一个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和鸭子有关的故事的环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有的说出了歌曲《数鸭子》,有的说出了鸭子大幅摇摆的有趣姿态,有的说出了鸭子的生活习性……学生的小脑袋中装着许许多多和小鸭子有关的故事。等学生讨论之后我适时地引出乐曲《鸭子拌嘴》的故事,在学生准备聆听时提出问题:这两只鸭子是怎么吵架的?都用了什么乐器来模仿鸭子的“争吵”?非常有特色的故事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在音乐的表现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在欣赏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又陶冶了音乐情操。

再如,在欣赏二年级欣赏教材《在钟表店里》时,我向学生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钟表店里有挂钟,闹钟,手表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时钟,钟表滴答作响、工作人员异常忙碌。手表店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忙碌而快乐地工作……不时有顾客来购买或修理手表,店员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八音盒奏出了夜晚的宁静,星星在天空中闪烁,营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气氛,工人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第二天,钟表店里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因为有了前一天晚上的休息调整,工人们干得更卖力了……”在

讲解完“钟表店的故事”之后,我再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特别的钟表?学生畅所欲言,讲出了自己见过的认为稀奇古怪的钟表,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我再设问:“你能用你的动作来显示时钟在移动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随着音乐的声音创造各种动作,如: 分腿、伸直、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左右摆动,显示钟的运动,或模仿猫头鹰形状的时钟,眼睛有节奏地左右移动等等。”这样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内容,培养他们表达音乐的能力。

二、开启轻松律动理解音乐语言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音乐和舞蹈教学,尤其是民族舞蹈的开展,更是一场难题。选好有效的整合路径,优秀的教学开展方式,甚至融合式的统一教学,对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上好小学音乐课,甚至把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把舞蹈律动融入其中,无疑需要换个更好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需要更好的教学手段。孩子的天性,在于活泼好动,尤其是小学低生更是如此,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把握好动静适宜,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单纯的音乐教学,也就是那种唱歌等,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因此可以结合律动进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小学生的知识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中国音乐欣赏中,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并不差,自我发展表现的欲望会很强。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动”,让学生在“动”中加深音乐联想的形象,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水平。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欲望。

比如在教授《快乐的小熊猫》时,歌曲以活泼生动明快的旋律进入了第二部分,我就贴出第二幅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只活泼一些可爱的小熊猫来到这个池塘边打水,摇摇晃晃地抬着水桶,穿过茂密的森林,颤颤悠悠地走过小桥,仿佛在向小鸟微笑着打招呼。” 接着,随着动感的音乐,让学生戴上熊猫宝宝的头饰,扩大丰富的联想,可以自由地与音乐起舞。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律动表达自己呈现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声画结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体验性。欣赏与活动、情感与表演的紧密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搭起“想象”桥梁,加强情感体验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总结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推动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应该是学生自由的想象,但这种想象并不能脱离主题。任何作品或音乐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如果学生不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会觉得很无聊。

以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华彦钧曲)为例,如果不了解曲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乐曲时长较长,主旋律不断重复,学生聆听时只会想快些结束。但如果在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再去听,学生就能正确地进入想象的世界,也能感受到作者在音乐中的坎坷人生和悲惨人生,体会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对音乐中透露出来的对无情社会生活的无奈。

再如(筝独奏曲)《战台风》,我先在欣赏前告知学生这是描写码头搬运工人当暴风雨来临时,与暴风雨搏斗的情景的乐曲。在听完音乐并理解了音乐的情绪之后,再分段听赏,想象每一段落所表现的劳动景象。音乐通过模拟呼啸的暴风雨,筝发出越来越强烈的声音,让学生们想象,当暴风雨来袭时,码头工人激烈的战斗场面。随着音乐情绪的逐步发展不断推进,气氛越来越紧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激动人心的战斗的场面。

四、以“创造”回味音乐,升华乐曲表现

“让孩子自己练习,自己去创作音乐是最重要的。”奥尔夫曾说。音乐教学实践也证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人的创造能力能得到充分体现。我们音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更自由、广阔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空间。在教学中,根据儿童一般活动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让他们在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节奏、音高、力度、速度等用身体动作表达对旋律、和声织体的想象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例如,在学习大提琴独奏曲《沉思》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先根据上一节课学唱《地球的孩子》中产生了迫切地想要保护地球的愿望,了解了仍然有很多人在无所顾忌的向大自然索取并且留下了可怕的恶果。学生开始陷入沉思,开始思考:“环境被污染后会怎么样?”一边听乐曲,一边思考,安静地聆听完整首乐曲。听完以后,学生能踊跃回答,乐曲带来的感受。于是,我再提出:“你能为乐曲创造合适的情境以及环境受污染的情景吗?”在学生理解了歌曲内涵后,学生开始分组自由创造,表现地球正在遭受破坏的情景,表达人们对“保护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家园”的思考。通过这种表演来创造场景,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体验创造表演的乐趣,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表演能力。

结束语:通过合理有效的实践,音乐欣赏活动与音乐实践教学管理活动的整合,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音乐文化发展教育中,音乐只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教育人才是我们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未来许多不是音乐人的孩子着想,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的音乐欣赏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教师要始终用“真善美”来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人生观,最终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莹.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性构建[J].新课程导学,2019(23):71-71.

[2]肖琳.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4):279-280.

[3]陈敏.欣赏课,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浅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7(16):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