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和尚诗画结合之禅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担当和尚诗画结合之禅境分析

寸加啟1;李学更2

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本文以担当和尚的诗和画为分析基础,剖析担当和尚诗画结合的特点以及诗画结合构成的意境之美,结合担当和尚的部分经历,与其在诗词和绘画当中的阐述对禅境之美做一定程度的解析。

[关键词]担当和尚;诗画结合;禅境

云南省教育厅2021年课题:担当绘画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21J0542

一 前言

担当和尚的诗词以及绘画,尤其是其中表现出的禅意禅境之美,对当时乃至于后来、现在有关禅意禅境的诗词与绘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禅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研究。本文侧重于以担当和尚的诗词和绘画作为出发点,对担当和尚诗画结合的意境之美做探究。

担当和尚禅意禅境主要表现在他的诗书画方面,其诗书画兼善。他一生写有许多诗文,传世下来的就有1200多首。书法上也继承了其师董其昌的精髓,在董其昌之上加入了自己的新意,从而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担当和尚的绘画十分有意境,生动且逼真。他的诗意境凄凉、深刻而长远,有思念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格调,他的书法内容意境深远,禅意浸润其中,他的诗词、书法与绘画意境自然融合、脉脉相通。其诗书画融汇在一起成为一体,表现的悠远异常,给人一种穷就幽静而又回味惬意的感受。

担当和尚的诗书画之美

担当和尚世代诗礼传家,他曾在自述中说过,其本支世世代代皆相传儒学真训,由此可以看出他很为自己的家学渊源而感到自豪。他诗歌造诣颇深,为董其昌、李维桢和陈继儒广为所推。

他的墨迹名扬古滇书坛,有《千峰寒色》和《如读陶诗》等等,下笔坚决果断毫不含糊,且雄壮浑厚、气势恢宏。《越南高僧留客去,庐山道士送书来》轴中,表现出豪放不顾忌的气势。《常戴一弯荷叶帽,见人免得更科头》笔势富有变化,且节奏感非常强烈。《似大澄兄》笔有牵丝,姿态坚强有力的基础上又添柔软和美好。《诗画合璧》,笔峰所到之处皆显神韵。他的书法风格,既有禅学的恬静淡泊,又有坚强不屈和不受约束的气质。

担当和尚的绘画既继承了传统的绘画画法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他自己新的理解,故而以画得享大名,他把受泰州学派影响铸就的狂放不羁的性情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所有的绘画作品中山水画最多,且他在山水画中取得的成就不在四大画僧之下,后人称他为“第五画僧”,可以看出这个称号他也是实至名归的。限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有限,据手头资料分析,担当和尚的人物画很稀少,花鸟作品在他的诗中有提到过,但没有传世作品。

三 担当和尚诗画融合之美

担当和尚的诗画融合是诗禅意境的相通、是意识和客观事物的交融。诗有言外之意,意韵悠长,画有境外之味,回味无穷,诗画融合、相辅相成。

担当和尚用宋代画家米元章的“米山”画法,浓重的笔墨以及多变的技法,表现雨中山中景色的忧愁悲伤。他又借鉴元代画家倪元林的绘画技法,绝无仅有的几笔干笔表现出秋天林中景致的秋风瑟缩以及荒凉。在《千峰寒色》等多幅诗画作品中,反复描绘了严冬季节的雪山天气阴暗晦转,但也压不住挺拔坚毅的石头,关不住迎雪向前的生命,生动表达了封建专制时代众生被压迫的痛苦,侧面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追求,流露出浓烈的对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渴望。

担当和尚将自己的心境融入诗画之中,所以诗和画才有了共通的灵性和审美。诗画相通互融,耐人寻味,正如苏轼对王维作品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画一律”。在担当的画面中“禅”是他思想的主流,他的艺术可以说和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文人遇见笔墨之后有了诗的境意,担当遇见了禅境以后也就拥有了无限禅机,在中国画坛上也就形成了特殊的“禅画”画派。

四 担当和尚诗画结合意境之美

担当和尚追求诗中禅意也追求画中禅境,“禅”本意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也就是排除杂念的意思。诗词和绘画相结合,真正做到了诗禅的意境相通。这也让担当和尚的诗书画达到了非常之高度,他的地位也就坚如磐石了。

此外担当和尚的书法不被传统书法布局所囿,而是直行用笔稍微向左倾斜,微微显得松散的行距加上大小相间的字体,给观赏者以清闲安逸的美感,这正是“禅”不受拘束之真谛地体现。

担当和尚除了以禅入诗入画以外,更多的是对“禅”投身社会的解读。如在《同客游鸡足山勖之》“林间狮子吼,梯上猢狲愁”3中就正合分寸地刻画出了在满清政府的高压统治下,四处皆是流离失所、悲哀呼号的灾民在生活中暗淡无光的景象。担当和尚绘画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重视精神韵致和意境,运笔落墨反对软熟媚俗。从担当和尚存世的山水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担当和尚很重视写生并在此下了很大的功夫。他重视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写生对大自然中的景色进行提取和总结,运用到山水画创作中,再进行对象的夸张与变形,使他的山水画灵活且个性,富有感染力。《太平景象图》《坐怀图》等山水画作品,用大笔涂抹挥洒,像书不是书,像画又不是画,用笔变化多端、气韵叠变,诗词和绘画的相得益彰形成的“禅境”之美卓然于清初画坛!

担当和尚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均予人以情操陶冶,其诗就是无形之画,其画也即无形之诗。他所创造的禅意禅境,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而言,依然具有极为丰富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栋.担当大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 余嘉华.担当诗文全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 余嘉华.古滇文化思辨录[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寸加啟,女,1999年出生,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理论、国画。

1 作者简介:寸加啟,女,1999年出生,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理论、国画。

2 通讯作者:李学更,男,1978年出生,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民族艺术、高等教育管理。

3 余嘉华.担当诗文全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第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