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C素养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3

基于 4C 素养的高中地理 “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 -----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例

罗厚付

广东东莞第八高级中学 广东 东莞 523629

摘要 “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4C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此为背景,阐述了4C素养产生的背景和内容、论述了“项目式”学习概念及理论基础,提炼出“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呈现“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4C素养 项目式学习 课堂实践

一.4C素养产生背景和内容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总量每年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以“记忆”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能够与他人沟通合作、利用一定手段获取知识并创新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记忆知识的学者。因此,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重新定义了未来人才必备素养标准,主要包括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创造力(Creativity)(即4C素养)。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戴维.珀金斯所说,一旦掌握了灵活的沟通、合作技巧,学习者都能够通过与他人互动,利用传统和当代的信息资源来学习,并借助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1]在传统的“记忆”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只能按照老师制定好的方式去学习,把记忆教材答案作为学习的根本目标。在该学习模式下,学生成为书本知识记忆的工具,4C技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面对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挑战,也不符合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二.“项目式”学习概念、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概念

结合文献资料发现,有关“项目式”学习概念不同的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所阐述的“项目式”学习是指班级里学习小组在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下,通过做项目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形成可视化项目成果的一种学习模式。课堂上老师依据课标向学生提出主题任务,各学习小组借助互联网或其它资料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制做项目、修正作品和展示成果,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提升素养的目的。“项目式”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来获取知识和提升素养,该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问题往往比教科书问题更复杂、多变和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困难,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一起想办法,通力合作来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学生做的项目成果没有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他们在不断的追求卓越和多次修正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可见,“项目式”学习对于提升学生批判思维、创新能力,与他人的沟通、合作等素养具有重要意义。[2]

(二)“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1.做中学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习知识时,教师应该把他们扔到生活情境中去,让他们直接面对真实生活问题,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激发儿童探索和思考,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是以“做”为学习核心,学生以做促学,以学促行。这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与“做中学”学习理念完全相同。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者学习同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3]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互动性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核心内容。“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情境任务为驱动,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的的方式来完成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为“项目式”学习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三)“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自选图形 38 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提炼出了“项目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如下图:

课前分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选图形 15自选图形 16



创设情境

自选图形 16

设计方案

自选图形 21

直线 24

直线 37自选图形 22

设计主题

制做项目

自选图形 18

直线 20直线 35

提供帮助

修正作品

自选图形 19自选图形 23


直线 23直线 33

评价项目

展示成果

自选图形 20自选图形 24



图一 “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项目式”学习主要是由课前分小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活动构成。课前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堂上老师积极创设情境、依据课标要求设计主题,并为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最后对学生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课中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伴一起积极设计方案、做项目和修正项目,最后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完成学习。


三.课堂实践

1.课前准备

组建学习小组。课前分学习小组,是实现“项目式”教学重要一环。课前老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在自愿平等的原则下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成员5-6个同学为为宜。

材料名称

买材料。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制做项目的可能需要,提前在网站平台购买相关材料。具体清单如下:

直线 42

项目用途



项目底板

泡沫板、石膏粉

场景制作

泥土沙子、水景膏、树、草粉等

工具

强力胶、尺子、剪刀、手工刀、手套、颜料等

表 一 材料清单


2.课堂实践

创设情境。真实的地理情境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4]在本节课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农民生活状况视频(略)。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人们贫穷的生活状况震撼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唤醒了学生“仁者爱人”的中华民族大爱情怀,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人民、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另一方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为接下问题提出奠定了基础。② 设计主题。教师设计项目主题的要点是既要联系当今地理时政热点,又能够把教材知识、课标要求、地理核心素养融入到一个项目主题中去。如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项目主题: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黄土高原地理知识,请为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引入课堂凸显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这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去探究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区域认知),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贫穷的根源(综合思维),利用地理知识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地理实践力),呈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人地协调观)的“乡村振兴”可视化项目成果。可见,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过程本身也是知识、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③ 提供帮助。学生在接收到主题任务后,开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查阅资料、商讨方案、设计和制做项目模型。此时教师应该走下讲台,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这里的帮助不是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仔细倾听各小组设计方案和制做项目模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及时给予一些启发性的方法和建议。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和他们一起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观察学生制做项目时,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完善项目成果。④ 评价项目。学生在制做完成项目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师生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并阐述他们设计背景、理念和意义。老师要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项目、学习小组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对于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及时指出来。

四.“项目式”学习评价

1.项目式学习优势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项目式”学习从项目的设计、制做、到展示,学生主动参与了全部学习过程,是学习的主体,在此过程中老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该模式彻底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记忆”式学习方式。其次,项目成果制做和完成是在各小组成员之间紧密配合、互帮互助中完成的,学生在交流协作、分工合作中提升了沟通和合作能力。再次,在老师鼓励下,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正和完善,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做项目的方式完成了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以致思、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

2.项目式学习不足

“项目式”学习虽然给我们带来有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项目制做过程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往往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高中地理课时少、任务重,教学进度难以保障。第二,缺乏相应的“项目式”学习教材,如何把一章或者一节书的内容融入一个主题项目,这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项目作品代表的是的团队共同的结果,如何评价小组内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状况,还有待研究。最后,“项目式”学习需要购买制做模型材料,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往往得不到学校的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

“项目式”学习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开展过程中有利有弊,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

21世纪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关键是核心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为了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在科技上不断进行批判、创新的人才,而不是坐在教室里面通过“记忆”知识来获取高分的学者。另外,高中课堂实施“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探究中享受了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缓解了学生学习压力和焦虑,极大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

可见,高中地理课堂实施“项目式”学习,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国家、家庭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215-216

[2]张瑞晓.项目式学习:缘起简史、发展模式及应用价值[J].基础教育论坛(下月刊),2020.(8)4-6

[3]李志厚.课堂教学方式变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13-15

[4]丁国强等.创设真实地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201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