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互联网 +”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徐佳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邮编: 741014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随之革新,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及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期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策略

生物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扩宽知识面。归根结底,是该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点,知识体系庞大、繁杂。但是,生物学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致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生物成绩。而具有直观性特点的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它可将抽象知识直接转变为形象知识,从而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便利条件。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思维认知,但在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时,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阻碍。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对生物形态特征进行细致地研究,而学生对于微观的生物现象难以把握,此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依托是互联网,在进行生物讲解时,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教师调用网络教育材料;此外,多媒体还可以以Flash动画的形式将繁杂的生物知识播放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各种学科都要学习,生物学知识枯燥、乏味,难免会出现厌烦心理,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借助多媒体动静结合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加入音频、视频、图片等元素为学生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沉浸在瑰丽神奇的生物世界里,直观感受生物学科的奥秘,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充分满足了高中生的学习需求。

一、借助多媒体,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营造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受“互联网+”的积极影响,教育领域与网络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应用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教师及学生的视野,营造情境作为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可以将抽象知识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具象知识。因此,教师要适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并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例如:在教学《从生物圈到细胞》时,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与本章节相关的知识如:“说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般情况下,生物通常表现出的生命活动特征有哪些?”随后,教师结合展示的实例与学生一起探究生命活动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如:实例非典,非典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非典”印象图片,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随后,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及回顾所学病毒知识(病毒的结构、生殖和繁衍的途径、没有细胞结构等),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总结出“像病毒这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靠活细胞才能生活。”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从微观到宏观呈现给学生一副生命的画卷,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多媒体的有效教学。

二、借助多媒体,深化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随着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明确要求:“深化学生对生物科学情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认识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等。”尽管如此,部分教师开展的生物教学依旧与生活实际脱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吸收生物知识造成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活性的场景,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使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例,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场景,启发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学问题。先展示第一组图片,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是正常人,丈夫是多指症患者,他们有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女儿。第二组图片中,丈夫说:“我们再要一个孩子吧,”妻子说:“万一孩子还是这种情况怎么办?”然后,教师依据视频内容提出探讨问题:“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是否融合?并列举不符合融合遗传的例子,学生通过探讨亲子代的性状决定因素,学生借助生活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很快把握住了问题的本质。即:多指症是显性性状,判定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A,白化病遗传的因子为B-b。在教师具体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的价值所在,能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到身边的人。

三、借助多媒体,便于学生自我反省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及学习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及时自我反省,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减数分裂》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录像资料,为学生呈现细胞减数分裂视频,根据视频内容展开讲解,让学生理解细胞减数分裂的本质,并鼓励学生陈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学生甲讲述了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过程,学生乙讲述了四分体时期的染色单体复制形成;学生丙讲述了在某一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变化;学生丁讲述了……在讲述的过程中,会及时反省自己是否遗漏了细节;然后,讲述结束后,教师再一次播放视频,学生查漏补缺,会发现还有一个没说出的结论即:“一个精细胞产生了四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学生将结论补充完整或纠正不对的地方,从而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还需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知识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具象知识,在创设课堂氛围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情感,从而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认识、运用生物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亮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44-245.

[2]王广跃.刍议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6):125+127.

[3]唐静.浅谈提高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