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融入中职机电专业语文课堂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劳模精神融入中职机电专业语文课堂路径研究

王静垚

山东省 陵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53500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的教育方针再次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近年来,随着各类教育行政手段的推进,各类学校普遍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蓬勃开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也日渐丰富。但是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却迟迟得不到发展,亟需找到出路。本文依托中职机电专业,立足语文课堂,以挖掘语文文本中职学生就业亟需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应对挑战。

关键词:中职语文;劳模精神;机电专业

纵观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虽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课程目标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一致性内容[1]。各国学者一致认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动技能的传递,更强调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需要重视这一点。但是,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不是劳动的机器,而是有着精神追求的人,劳动教育课程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细致地理解劳动的具体过程,领略劳动承载的美,认识劳动的本质内涵与其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风尚。

进入21世纪后,创造性劳动的渗透与延伸,架设起劳动教育课程与当前乃至未来社会的沟通桥梁。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力求“活化”科技、整合资源[2]。当下,在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进入纵深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课程愈发多元开放,更加强调实践性,这也与语文课堂的要求不谋而合,与职业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2001年新课改帷幕拉开,劳动技术课程不再独立设置,劳动课程的设计可以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结合起来[3],依托语文课文,不仅帮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更便于学生真正理解语文文本内涵,设身处地理解劳动之美。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来自于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这篇课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点明生命犹如四季,接着用春夏秋冬点明人生的历程: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总结。伴随着人生历程的推进,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我们完全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在分析人生的春天时,可以请学生思考:“我”的耕种环境是怎样的,“我”的状态是怎样的。进而通过细度课文,请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当我们也只能用“细瘦的胳膊”紧扶着“锈钝的犁”时,同时还有“树枝、石块磕绊着犁头”;当我们“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在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后,学生可以明确,在生命的春天务必要坚定信念,充满期待。这与劳动教育不谋而合。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但对耕作方式和耕作工具却知之甚少。在此,我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真正挥舞锄头,挥洒汗水,真正感受劳动的辛劳与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知晓劳动的乐趣和坚持的意义。

另有一篇名为《寻找时传祥》的课文值得学习。20世纪990年代中期,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现象。平凡岗位无人问津,劳模精神与一众劳模的名字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在这种形势下,记者孙德宏重新走访了时传祥的足迹。时传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动模范,他是曾被多位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名扬全国的掏粪工人,但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他却成了大多数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劳动光荣”“劳动至上”的观念在人们心中逐渐流逝,平凡岗位无人问津,清洁工受到社会的歧视。而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着这种问题,甚至愈演愈烈。因此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重塑精神高地,重造精神家园。在讲解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请学生动手搜索更多时传祥式的劳模,以群体劳模的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劳模精神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课文。

机电专业的学生对80后钳工方文墨非常崇拜,方文墨的加工精度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命名为“文墨精度”。他26岁参加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夺得钳工冠军的经历也让大家非常钦佩,在方文墨这种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的鼓舞下,机电专业的同学踊跃报名参加了“钳工”技能大赛,并代表学校获得了市赛一等奖。此外,方文墨能够造就此种传奇也并非一日之功。他习惯用双手打磨零件精度,为保证手掌对加工部件的敏锐感觉,他每天都用温水浸泡双手20分钟,以去掉手上的茧子,手掌虽然细腻,却是伤痕累累,在这“天赋”的背后,是无数汗水凝结成的。这种坚韧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品质,也让学生们非常钦佩,学习过方文墨的事迹后,挑灯夜战读书的同学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同学减少了。

机电专业学生大都是男生,他们顽强坚韧,对自己的汗水并不吝啬,但总存在着懒惰心理。以前每逢值日,班内男同学们总是怨声载道,班内也时常出现卫生问题。但是,在学习时传祥“宁可一人脏,换得万家净”的劳模精神后,在亲历过打扫学校帮扶社区居住老人们的笑脸后,同学们对于职业理想有了新的认识,对时传祥的高尚人格有了深入了解,对劳动素养也有了更高的理解。教室的卫生状况也大大改善了。

劳模精神融入语文课堂,既帮助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又避免了劳动教育出现“有劳无教”“以教代劳”的问题,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更使劳动教育具体可行,使劳模精神在学生间广泛传播,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2]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2):57-63.

[3]曾天山.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8-1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