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探究,促进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有效探究,促进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史丽娟

江苏省苏州市湄长小学 215007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探究策略,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本文就谈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目的地设计探究活动,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是抽象、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把它设计成一节“小小设计师”实践活动课。内容是:给老师的新房粉刷墙壁,铺设地板。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请学生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老师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情景,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二、提供合适的探究性学习材料

1.提供学生值得探究并可以探究的学习材料

能否提供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研究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在正方形纸片上剪一刀或画一笔,得到一个三角形。(学生展示)

60891b916d70d_html_b8770317e25eb607.png60891b916d70d_html_d18de0dcecffe37b.png60891b916d70d_html_299d2e287c4f5c15.png

(1) (2) (3)

师:按照哪种剪法,剪下的三角形面积你能计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二种(图2),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相对应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那其他两种情况,你会算吗?(学生面面相觑)

师:在剩下的纸片上再剪一刀,剪下一个和第一次剪的一样大小的三角形,你会剪吗?

60891b916d70d_html_a0f703200f951bda.png直线 2直线 3自选图形 460891b916d70d_html_660069569c7e2e52.png60891b916d70d_html_3b2bb4a9c60aa245.png

(4) (5) (6)

学生操作,通过观察探究并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左边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探究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以上的教学片段,教师搭建了以学生已有数学现实为“背景”的思维舞台,学生触景生“思”,尽管问题具有挑战性,但知识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2.提供有助于学生经历真实自然的探究过程的学习材料

有效的探究应该建立在真实自然的探究环境下,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深深的扎根于心底。

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给每位学生一根吸管,问:你们能将这根吸管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一开始学生豪气十足,纷纷行动,不一会,有的如愿围成了三角形,有的则抓耳挠腮。这时,教师引导:看来不是随随便便剪成三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这里面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学生贡献出自己的“作品”共同研究。教师选了其中的一份:(如图)

组合 17

问:这三根小棒肯定搭不成吗?

组合 5 了教师的语气,有的学生动摇了,产生了“那两根小棒斜一点,或许可以搭在一起”的想法。于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指示”,一一演示:

组合 9组合 13

演示后发现“因为两根小棒合起来都没第三根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再追问“那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多长时,就能围成呢?”学生继续猜测、实验,验证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这样的探究活动环境真实,教学过程的推进随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轨迹而进行的,显得自然而真实。在这样自然真实、层层推进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体验自然不一般。

三、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

学生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暴露学生疑难困惑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怕完成不了教学内容而匆匆结束,这样的探究活动效果甚微。强调探索过程,就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同时也意味着学生要碰到挫折和失败。但是这却是学生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比如在组织学生探讨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怎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大胆猜测(一个分数能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哪部分有关)——分步求证(采用换分子和换分母的方法)——深层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有什么特点)——举例验证(围绕分母是2-25,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讨论)——完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充分体验了探究的惊险和喜悦。

2.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规律性知识往往被以“结论”的形式静态的呈现在课本上。学生学习这些规律,不仅仅是要知道这一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发现­——验证——完善——概括”等动态的探索过程中,去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个规律大致相同的智力活动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有效激励评价,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有效的评价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他们的思维趋于清晰、趋向完善。有效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能起到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的后继学习。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有个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和斜边相乘”时,我说:“很好,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你再继续探究,肯定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的。”听了老师鼓励的话,这位学生马上又信心百倍的投入积极的探究中去了。

在老师不动声色的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学生自然会没有心理负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去了。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正确的理解探究性教学,摒弃程序上、形式上的刻意追求,才能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