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有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有关问题

王志忠

山东省夏津县后屯中心小学 山东 德州 253200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最与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数学知识再创造。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把自己所要研究和学习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学生引导到这一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就是应该避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不需要精雕细课,学生不也要需要精心打造,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研究和发现,在研究和探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练习作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学校的关键。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  

 二、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顿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提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①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③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高。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

六、注重练习与分层作业  

 1.动眼训练,培养观察能力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人获取得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根据学习心理,学习规律和信息论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首先是依靠动眼观察事物,口头练习是练习的一种形式,是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说内容,说思路,说方法,实现以说反思,以说学思,以说促思的目的.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敏捷缜密的思维能力和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动手能力的训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必须通过儿童自己的动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眼,手,脑等充分发挥作用,使学生在更好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数学中纵多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几何图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大部分教材内容吸收了生活事例,为学生建立了生活--体验--数学的认知结构.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的计算,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让学生从生活中直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游戏中升华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

 3.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开放题的条件相对结论而言不充分,结论未定或未知,从而包含着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课改新形势下,重新认识练习的功能,使练习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的练习设计,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參考文献  

 [1]李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21-22.  

 [2]王晓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3(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