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乡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巧借 乡土历史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钟天荣

广东省 怀集县教师发展 中心 526400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历史融合相关的乡土历史,缩短时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基固础,实证教材历史,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达成有趣、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乡土历史;教学实效;历史核心素养


乡土历史是地方的历史,身边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历史,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养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一、挖掘和整理乡土历史,为融合乡土历史进行课堂教学积淀资源

挖掘和积累乡土历史是进行乡土历史教学的基础,主要途径有:参阅《广东历史》《肇庆历史》和县志等地方书刊,“网罗”乡土历史图文资料,或结合身边乡土资源,有意识地亲近历史,身受历史,感悟历史,从而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地运用乡土历史达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如,笔者利用出差、学习、采风、教研等机会,实地参观考察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广州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民族村,新会梁启超故居,肇庆端州宋城墙、叶挺独立团旧址,韶关南雄珠玑巷,县内的进士故居、英烈故居、遗迹古迹、学校校史室、红色村等,与乡土历史零距离接触,身受历史,以“寻源蓄水”,为历史教学教研积淀丰富的乡土历史。还结合所主持的《巧借乡土历史,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市级课题,组织师生开展诸如参观县博物馆、书院、古迹、古村落、红色基地、名人故居等研学活动,为把乡土历史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积累第一手史料。

在此基础上,把乡土历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二、恰如其分地运用乡土历史细节构建有趣、有效的历史课堂

两年来,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历史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所整理积淀的乡土历史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宽松有趣、有效的历史课堂。

(一)在历史教学基本环节中渗透乡土历史,激趣增效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改革的灵魂,没有“灵魂”支撑的课堂必然迷失教学的目标,难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历史教学的基本环节中,渗透乡土历史可以达成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1.在新课导入中,以乡土历史图文材料切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营造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如,笔者在导入“秦统一中国”的新课时,设计提问本县的历史沿革“怀集怎么来的?与教材什么历史有关?”,为教学设置悬念、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吊着学生的求知“胃口”,激发其上下求索的学习欲望。

2.在课堂新课教学以乡土历史图文材料,准精讲解,互动探究在渗透乡土历史时,要精心设计教学,避免挤占课堂宝贵的时间;或教师讲述,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设计要精细,以更好地发挥乡土历史的核心素养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如,笔者上“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课,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用《广东历史》之乡土历史实证教材内容。围绕“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进而促进人口的增长”这一主线,运用问题导学法、讨论探究法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交流、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看图析图、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有趣、有效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结合《广东历史》阅读、学习教材“桑基鱼塘”“水果”内容去理解、实证教材“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内容;联系《广东历史》中“佛山”“石湾公仔”,以当时佛山的冶铁、集市的发展和陶塑等历史理解和实证教材“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内容。

又如,在讲授“郡县制”时,笔者穿插联系《广东历史》中秦统一岭南后的做法、作用、意义及本县历史,说明其时怀集的隶属及其历史沿革,呼应新课导入的“悬念”,构建历史时空和实证“郡县制”历史。在“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中,笔者展示“俞大猷在肇庆训练队伍抗倭情况及其在七星岩的题诗”,图文互证,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记忆更为丰满,明了广东的、身边的“抗倭将领”,呈现抗倭将士的高大英雄形象,教书育人。

在历史教学中,围绕乡土历史进行师生互动探究,挖掘其主旨、内涵,倍增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堂延伸渗透和探究乡土历史,激趣提效

课堂教学有限,教师将三维目标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贯穿于历史课堂内外,在课外延伸中探究乡土历史,巩固教材历史,培养学生的乡土历史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如,笔者通过堂上“合作探究”让学生以问题“从近代的历史、人物中,你对近代的广东有何认识?突出乡土历史对历史教学的功用,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广东的家国情怀。在“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的课后作业则布置“网上查找有关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具体历史”作业,充实教材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内容,以乡土历史加深对教材历史的记忆;精心设计与乡土历史相关的的作业,让学生背诵或复述讲解俞大猷的七星岩题诗《题七星岩》,加深对俞大猷等人抗倭的爱国壮举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秦统一中国”一课,笔者布置了“课后探究”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自己‘乡里’的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的乡土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紧紧围绕乡土历史,用定量的时间开展互动、探究,理清乡土历史蕴涵的信息,在课外淋漓尽致地发挥乡土历史的教育作用,突显乡土历史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功能。

乡土历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统编教材的历史教学,缩短历史时空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接受和吸收文明的素养,陶冶其爱乡情操,熏陶其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2]袁从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薛伟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课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