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及对策

高洁

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中心小学校 621705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同时也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心理障碍;对策

引言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但如今,部分小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受到离异单亲家庭影响或者家里长辈的溺爱,导致小学生产生了自卑、孤僻、消极的情绪和状态,使得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危害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原生家庭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的不同,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差异性很大,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各不相同,这是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教学之余,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学习上的差异。教师在备课和设计课堂活动中,就需要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感受,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并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多进行鼓励和耐心地讲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设计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以期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站在自己的认知最高处,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做到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在对教学评价形式实现多元化的同时,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并对其短处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小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认知,加强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前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里受家长细心呵护,在学校又有教师保护和管理,加之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困难,因此,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和失败就难以接受,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应多多开展一些趣味性高、挑战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活动的磨炼,提升受挫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再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一个相对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使得小学生更加勇敢、坚强、无惧无畏。

三、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班级的管理角色的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小学生心理正处于成长阶段,所以通过学生自我的认识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教师定期开展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三至五人,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说出来,然后与其他的同学交流讨论改进的方法,对自己不能很好改进的地方,学生可以请教其他同学,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地认识,在这种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升,通过同学间的客观评价可以使得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班级中的定位,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可以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四、有意识缩减课业负担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并且久治不愈。身为一名小学教师,亲身经历和目睹了学生沉溺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尤其是即将步入中学的高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应付家长及补习班的额外“加餐”,真是苦不堪言。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以增加课业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而是应该调整课业内容与作业形式,尽量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为学生们保留自由支配课余生活的时间,使其能够在劳逸结合的状态下高质量的完成作业,高质量的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复习,真正促成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五、科学进行评价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要进行科学的评价,用赞美、安慰、鼓励的话语激励小学生,给予小学生正面的能量和影响,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对于教师还存在畏惧、害怕的心理,师生关系不够平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格苛刻,态度也不够和蔼和耐心,使得小学生倍感压力,产生自卑、畏惧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该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以和蔼可亲、耐心细心的态度和状态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打击、少批评,以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给小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和相应的帮助,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不是农村教育的个别现象,而是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严肃重视的教育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抓住契机,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关键期,在语文教学这一阵地上真正做到润心理教育于无声。

参考文献

[1]安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运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219+221.

[2]李宗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J].考试周刊,2019(13):52.

[3]徐荣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实施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