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如何创设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林昌鹏

湖南省道县梅花镇中学 425301

【摘要】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相对欠佳,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等原因,导致物理教学工作效益低下。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多角度,多方位阐释了如何创设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农村物理教学;课改;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时代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以及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全体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在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与现代教学理念不和谐甚至不相符的教学行为,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创设农村教学的高效课堂呢?下面谈谈我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切实践行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 “号角”已吹响多年,可在一些农村中学,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涛声依旧”:教师重视 “分数”,轻视“能力”;重视“结果”,轻视“过程”;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 高效课堂”大相径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和一些有关新理念教学的书籍,转变观念,重点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正确把握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地思维、快乐地体验、公平地享受、合理地质疑、科学地探究。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坚持“三不教”原则,即学生在“独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看书能够弄懂的知识不要教;学生在“对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不需教;学生在“群学”的过程中通过全班同学探讨、评估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必教。我只对学生不懂的基础知识进行追问和点拨;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结合的创新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就真正做到了重导轻教、重能力发展而轻知识传授,学生就可以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对主动探究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从乏味课堂变成高效。

(一)想方设法灵活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时,采用故事导入法,我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侯,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学生在惊讶和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这样的导入挑动了学生的思维神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述八年级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采用实验导入法,我让学生先猜想用嘴向两纸片中间吹气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再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学习主动性高了,从而教学效果也好了。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载体。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整合图片、录音、影视等资源,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的欲望,这样的教学,往往是最有效的,最具魅力的!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时,由于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光凭老师讲解,学生对电流的形成难以理解。我把这一部分内容以多媒体展现出来,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晰地看到电流的形成过程,自然而然理解了电流的形成,同学们看了兴致高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喜爱。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长时间被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就会感到很枯燥。我根据教学需要与实际条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就会触动学生新奇好动的天性,放飞了学生学习的翅膀。课外活动方式可采取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制作教具等。如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课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用盐水选种等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轻松地获得知识,并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学习兴趣。课外我还常常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如组织学生在两块硬纸板上面各固定一小磁针,将其置于水平,可成功地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自制教具,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中学教学资源匮乏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确保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浅,对知识前概念的掌握不深,只能直观地、形象地去认知物理规律和构建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做到换位思考,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点拨,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

(一)、转换物理术语,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某些物理术语无论老师怎么讲解,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不知甚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物理术语进行转换,在保持表述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将其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意义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再将其转换为“物体形状的改变程度”或者是“物体形状改变的大小”。转换后这样的表述变得更加直观,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在后面的探究中他们就清晰地懂得:物体的形状改变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物体的形状改变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不明显。像这样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积累和总结,尽可能地让学生少走弯路,从而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

由于初中学生接触和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思维方式只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总是徘徊不定,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切入点。“不愤不启”,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指导的最佳时机,科学的指导使学生思维的瓶颈在瞬间得以突破。例如,测量1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中采用的是“转换法”;用电压类比水压,采用的是“类比法”;归纳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探究焦耳定律时采用的是“等效法”等。由此可见,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四、自制教具 ,加强实验教学, 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知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教材中对于某些物理规律的学习并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导致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不易理解;有的实验器材不够理想,演示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过程不清晰,学生难以观察仔细、深入思考。再加上教师的惰性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匮乏,很多农村物理教师忽视了演示实验:有的教师在口头上讲实验,有的教师是在黑板上“做”实验。结果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如何克服这一系列困难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自制教具,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由于学校没有暗室,“光现象”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这些实验效果不好,为此,我就自制了一个箱子,做实验时在里面点上蚊香,注入烟雾,上述实验效果就明显了。又如用“对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的改进”的教具进行演示,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无法传声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这些实验效果不好,为此,我就自制了一个箱子,做实验时在里面点上蚊香,注入烟雾,上述实验效果就明显了。又如用“对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的改进”的教具进行演示,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无法传声的。教具“电热玻璃管”高效地解决了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带电不明显问题。上述教具都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收集废旧物品和购买元件,精心制作而成的。通过自制教具,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中学教学资源匮乏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结语:

当前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效益低下,是非常严峻的现实,真正创设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高效课堂,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农村中学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广大农村物理教学工作者,奋发向上,群策群力,实现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农村物理教学工作的春天离我们会越来越近。


主要参考文献

[1]廖佰琴,张大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龙永清,孙建生,《新课程典型案例与点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师范教育师. 《新课程教学的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