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PDCA循环模式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施多芹 刘百玲 (通讯作者 ) 张佩佩 (通讯作者 )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在妇科护理带教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并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妇科实习护理人员中抽选出22名进行本次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1月,根据双盲法分配内容将其划分成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各有实习护理人员11名。X组实习护理人员接受PDCA循环模式,Y组实习护理人员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将X组与Y组实习护理人员实习成绩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与Y组实习护理人员实习成绩表现,整理X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89.23±5.82)分,实践环节中X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93.20±5.67)分;整理Y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79.54±5.63)分,实践环节中X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82.12±6.04)分;X组实习护理人员成绩表现更加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带教工作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对实习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具有提升作用,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护理知识基础与护理操作方法,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应当被积极运用到妇科带教工作中。

关键词:妇科护理;带教工作;PDCA循环模式;成绩表现


妇科带教工作中,传统带教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实习护理人员带教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带教模式进行革新,以保证带教工作能够提升实习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使其充分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以及护理实践操作方法[1]。为研究找出更为有效的带教模式,本文将对我院妇科22名实习护理人员进行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研究工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妇科实习护理人员中抽选出22名进行本次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1月,根据双盲法分配内容将其划分成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各有实习护理人员11名。X组实习护理人员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01±0.54)岁;Y组实习护理人员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51±0.32)岁。两组实习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Y组实习护理人员接受传统带教模式。X组实习护理人员接受PDCA循环模式,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带教工作实施前。由带教护理人员对传统带教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设备等进行PDCA循环模式内容的学习,充分掌握PDCA循环模式内容,并结合医院实际带教形势制定相应改革策略[2]。PDCA循环模式中分为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等四个阶段,因此带教人员需要充分结合医院妇科实际带教状况与护理内容,思考得出不同阶段所需执行的带教方案内容,并由带教人员行使自身监督、教学、管理等职能,全面优化妇科带教工作的各工作环节。明确每个阶段带教工作所需完成目标,并给出相应带教方案内容[3]

(2)带教工作实施期间。仔细介绍医院妇科科室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重点等内容,使得实习护理人员能够清楚自身工作职责,并树立相应责任意识。为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妇科护理内容的讲解与教导工作,使其能够掌握妇科护理内容。并带领实习护理人员实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结合真实患者护理工作对实习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纵示范与教学工作,并鼓励实习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实际护理工作[4]。在检查阶段,组织实习护理人员展开讨论交流会议,要求实习护理人员就自身实际护理存在不足与疑惑内容进行讨论与反馈,并由带教人员整理实习护理人员存在不足并予以针对性纠正指导工作。纠正指导工作实施后,再次对实习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不断发现实习护理人员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指导。

1.3观察指标

针对带教工作效果对X组与Y组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实习评定工作,有妇科科室负责人制定相应评定内容,通过试卷形式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两类,每项评定内容均为百分制[5]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计算,P<0.05时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X组与Y组实习护理人员实习成绩表现,整理X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89.23±5.82)分,实践环节中X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93.20±5.67)分;整理Y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79.54±5.63)分,实践环节中X组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82.12±6.04)分;X组实习护理人员成绩表现更加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X组与Y组患者成绩表现差异比较(分)

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

X组

11

89.23±5.82

93.20±5.67

Y组

11

79.54±5.63

82.12±6.04

P


<0.05

<0.05

3.讨论

妇科带教工作中,传统带教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实习护理人员带教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带教模式进行革新,以保证带教工作能够提升实习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使其充分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以及护理实践操作方法。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整理实习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得出其总体成绩表现为(89.23±5.82)分,实践环节中实习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现为(93.20±5.67)分,与接受传统带教模式的实习护理人员相比更优(P<0.05)。由此表明在妇科带教工作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对实习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具有提升作用,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护理知识基础与护理操作方法,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应当被积极运用到妇科带教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黄嘉,刘晓荣.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3):196-198.

[2]胡天琼.PDCA循环模式用于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1):158.

[3]陈腊娥.PDCA循环模式用于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28-30.

[4]涂伶丽.PDCA循环模式用于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122-123.

[5]康志敏,吕小伟,陈玉芳,秋姗.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