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思维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启发性思维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

余思敏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对于素描学习来讲,掌握素描的基本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是必要的,启发性思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进行思考。学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丰富自己的认知、积累经验,解决受阻碍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激发了想象力。在绘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画面的构成形式也具有生动性。

启发性素描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且最大的能力发挥自身的个性潜能。将素描训练转变成更加情感化、个性化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能体会到艺术的乐趣。通过选择适当的工具与贴切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所见,所想进行自如的表现为最终目的。

一、注重学生阶段性训练目标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技术训练与艺术培养,分开教学的方式是错误的。素描教学过程中技术性的训练,与艺术理论的学习。始终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技术性的训练与艺术理论的引导是整个艺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素描教学重要课题。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程安排时,把基础素描的空间、构成、色调、质感、量感、体积六大问题分解进行。在每个课程练习时针对一个主要艺术问题重点练习,例如构图的形式结构。把若干个问题化解,要求具体,使学生渐渐的掌握绘画的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及画面表现的各种形式。相反如无目的训练安排课程,学生每次都会盲目的训练。每位学生的能力有限如每次都是要求全面、完整地画完整个作业对于初学者力所不及。不易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基础的训练变成麻木僵化的练习,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艺术学习的乐趣。如果在训练的同时把一个个小的艺术问题分解来学习,如材料、想法、创意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来练习,熟练的掌握点、线、面、黑、白、灰的画面构成关系与造型语言。将素描材料的技法作为单独的课程小节来进行探索训练,充分拓展材料的多样性。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材料的多样性及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二、强调学生的个性创造

艺术创作是个性与情感的表达,把客观事物主观的加以呈现。所以绘画本身是个人对艺术探索,也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思维再现。综观当代美术史上杰出作品,那些被时代沉淀出的如金子般的艺术,都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与艺术语言。除了研究艺术规律、结构、透视、解剖等,还应更多地关注规范教学与学生个性、自由发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学生绘画个性方面的表现,每个学生都性格鲜明。针对每个学生性格分别培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注重每位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避免在僵化的模式下,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多欣赏优秀大师作品的长处,使学生认识到素描艺术的本质与艺术规律,体验素描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对多种绘画材料、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与艺术个性。应以这个方向去启发教学。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素描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是通过写生去探寻画面的变化规律。这种限定的形式,如明暗的规律、虚实的规律、透视规律等。这种绘画方式因为平时的规律性的训练,对于画面形成的效果有可预性。学生就缺乏了探索的精神,处于被动的学习作画状态打消了学生的绘画激情。启发性素描教学在开拓学生的视阈,基础的造型方式不可否认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但束缚了学生想象能力。由其是对于设计的学生缺乏创造力与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绘画教学中教学的题材不外乎是人物、静物、风景、虽然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绘画的方式还是和以往的表达方式一样。固化的题材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套路化的训练模式,学生在面对写生的物象会缺乏动力。

启发示素描教学要求学生在对于传统的绘画表现物象,要加入进情感的联想,拓展思维方式,除了学会整体的观察,还要学会局部逼近的微观感。把局部的细节放大,找自己绘画想要表达的那个点,而不是完全的照抄客观对象,这样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它们美的另一面。启发性素描使学生善于观察,观察方式的不同所描绘的对象也就不同。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灵感,启发性教学思维的培养也是创新型思维。以往的绘画教学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术的训练,而启发性素描训练可以将技术训练与学生的想象力联系起来,他们在表现对象的选择上也是自由的,将学生的想象力展开与老师同学提出个人设想或意向,因此对于画面的效果也更具有探索性。

(一)发散思维的创新教学

图片 26
6095ffed101a0_html_c5ebb7793c3eee85.gif

图:1作者:黄佳

发散型思维教学注重思维想象的重构组合,对物体进行拆分重组。例如单个的写生静物,在接触绘画时都有练习,先选定一个常见的,如“手机”所有同学都对这个物体很熟悉,不妨可以试试,在教师没有对其说明怎么画时,只是一个小时的训练,那么可想一个小时的训练,所有的学生绘画的手机形体都如出一辙,如图1形体也差不多,学生为什么会画的一样呢,也正是因为传统的素描教育,几十年来的标准,招生考试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讲大多数只会关注到手机的基本的形体结构,物体的明暗。表现手机的外在形体。这样的表现没有错,只是缺乏个性。

所以这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从每位学生的“观察方式”与“个人感受”做分析与讲解。启发引导学生,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手机,具有很多方面,绘画的因素可以进行表达。可以进行打散、重构、创意、想象、物体的每一个元素,形态特征、材质、部件,或存在的点线面的因素,等等都是可以进行表现的。

鼓励学生根据这些造型元素进行绘画练习表现,加入自己的感受,从中提取各自感兴趣的元素点进行绘画意象的表达。这时的学生的思想有了一定想法思路。用各自独特的眼光对手机重新进行认识,带着新的视角去看待,从中发现新的灵感与启示。这时,如果再要求他们进行新一轮的表现,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效果,呈现一批多样性形式与风格的作品。

(二)打破常规的表现方式

当我们在练习时,习惯于某些表现方式,打破传统的表现方式,可以有不一样的收获。在绘画的加入一些练习,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的挑战自我,发现新的可能。例如“训练左手绘画”当学生一直习惯于自己常规的惯性绘画时,没有一种自我探索意识,会很容易盲目的沿袭自己的习惯。会画的无目的、盲目。而如果是用左手画,会因为不习惯、不熟练、所以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进行“眼、脑、手”一体地工作。这时学生的感受就越鲜活,集中精力投入到画面上,尽管线条会有一些拙味,但十分生动。这一种训练方式适用于短期快速的练习,目的不在于学生画出一张好画,更多地是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在国外还有一种音乐类别的绘画训练,通过画面去表达。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运用点线面、色彩、肌理、表现或抽象的表现形式,去描绘所听到内心真实对音乐的感受,或是画面意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把素描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起来。其它学科相联系,如戏曲、舞蹈、音乐。通过多方面的尝试训练,提高学生对画面节奏的控制能力与抽象情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玉龙. 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和创作的关系[J].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153-154.

  2. 刘汉民. 绘画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43.

  3. 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 [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4. 严慧雷中民. 基础素描课程“启发性教学”的研究 [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0(5):150-153.

  5. 李川. 现代素描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04.

作者简介:余思敏 1992.07 女,汉族,籍贯:江西宜春人,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育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