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吴家泉

广东省海丰县城东中学


摘要: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课,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灵活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去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产生深刻的感受、体验和创造,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课堂更高效并充满活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核心素养;审美感知

引言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欣赏能直接提升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现在大部分学生受知识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音乐教材知识认识肤浅,甚至抵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打造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精讲多听,在音乐情境中提升审美素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将要欣赏的音乐只播放了一遍,就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其实很多学生的回答根本不是来自音乐本身,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测出来的,这样的表象效果并不是欣赏教学的目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欣赏音乐,就要反复聆听,专心地听,静静地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带给情绪丰富的变化,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知艺术作品的音响特征。然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分段听,从音乐本体和音乐要素上进行作品分析。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联想与想象,积极参与师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情感、意境等,产生共鸣,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更为重要,其是对音乐课堂的延伸。相较于课堂实践活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具有灵活性,熏染效果更好。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具体如下。1.组织各类音乐团体在初中学校,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各种音乐团队,如鼓号队、小提琴队、二胡队、合唱队、吉他队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音乐团体。在组织这些团体时,教师要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开展教育活动,将大量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音乐作品推荐给他们,让他们主动欣赏这些音乐,并在欣赏过程中感悟音乐之美,增强音乐审美体验,逐步提高审美能力。2.积极开展各类音乐活动除了组织各类音乐团体以外,音乐教师可以开展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音乐之美。比如,迎新生晚会、新年文艺会演等活动,让学生排练一系列音乐节目。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竞技类比赛,如校园歌手大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感受音乐、亲近音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合唱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让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的美感。践行核心素养,有效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三、践行核心素养,有效提升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形成的各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强调了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音乐欣赏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愉悦感,也应该有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给与学生更多心灵上的陶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充实。初中生在音乐课上主要是带着放松的情绪,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面对课堂,在课堂的参与度上热情不够高涨。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会生的人文修养,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未来发展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的理念来实施。所谓的“共同体”是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每位成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强调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教师要通过“生命”唤醒“生命”,还可以实现家校合作共育,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的共同发展。教师要考虑到,虽然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但是仍然离不开家庭因素的影响。于学生而言,家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促进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过程当中。在课下,家长可以陪同学生观看音乐会,参与音乐艺术演出。这样一来,通过促进家校合作共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听”“想”结合,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传统的音乐赏析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让学生“听”,而没有让学生去“想”,且教师多采用了音乐讲解方式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感受、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最终也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赏析课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倾心而“听”、倾情而“想”,进而将音乐赏析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音乐赏析学习的真正主人,促使学生能够从“被赏析”到“要赏析”的转变。如果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无法自主完成“音乐想象”,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借助相关音乐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音乐思想与想象,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思考进行音乐赏析,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目的。仍以《紫竹调》赏析教学为例,该曲目中的乐段第3和第4为赏析难点,其中的主奏乐器为琵琶,以二胡、竹笛伴奏为辅,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与“思考”江南水乡的美景,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的画面。同时,还要结合音乐情绪的变化去思考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如加花变奏、即兴发挥手法等,将自身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教师可以借助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就乐曲的“情绪”进行自主欣赏、想象与思考。例如,在第3段和第4乐段中清新的竹笛代表了什么?清澈的琵琶代表了什么?圆润的二胡代表了什么?多变的音乐节奏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学生则可以带着上述问题去进行音乐的赏析与深层次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将自己真正融入音乐之中,并通过自主体验、思想去感受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绪等,达到高质量的音乐赏析,这对提高音乐赏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教师还需要完善教学的评价机制,改进教学评估标准,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对学生的“产出”进行评价,补充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向学生传递音乐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变革音乐教学模式,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以“核”为贵。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另外,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不光能够欣赏,还能够创造。最终,教师要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让学生全方位提高自身的音乐涵养。

参考文献:

[1]葛泓利.浅议新课标教学中音乐教育的革新[J].新课程(下),2016(9).[2]马俊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8).

[3]兰文.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讨论[J].北方音乐,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