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关键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关键要点

于洋 李莉 武海英 翟燕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探究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关键要点。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2019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号奇偶法分为2组,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效率为95.45%与参照组65.21%相比较高,数据间统计有明显差异对比性(P<0.05)。结论: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及时监测病情动态变化,维持患儿体内酸碱平衡,便于提高患儿日常生存质量,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在围产期内,出现长时间脑部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引起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被称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窒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1]。该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若不能及时纠正缺氧缺血情况,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可逆圣经功能丧失,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该疾病无特效治疗方式,辅助护理干预模式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本次研究就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关键要点进行探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资料

回顾性抽取本院2019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号奇偶法分为2组,纳入标准:(1) 所有患儿经检查后显示面色苍白、发绀、呕吐、呼吸加快加深,、患侧肌张力显著升高,甚至伴随严重呼吸困难体征;(2)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患儿等。参照组患儿23例,男12,女11,体重均数(2.25±0.15)kg,研究组患儿22例,男12,女10,年龄出生体重均数(2.11±0.18)kg。上述资料对比后显示,差异均不明显(P>0.05),可比性一致。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方式,严格监控患儿生命体征、呼吸、意识及临床体征等病情变化,并对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配合抢救。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1)体位干预:给予头高脚底位,可预防颅内出血,不要随意挪动患儿头部,需叮嘱家属保持正中位,防止患儿头偏向一侧,在进行治疗操作中,将患儿头肩部与身体一同转向一侧,尽量避免动脉受压;(2)呼吸道及氧疗干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情况,及时清洁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可自主呼吸,在开展氧疗前,严密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呼吸节律、深浅及口周等,并及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同时注意调节氧流量,控制氧流量在1-2L/min,避免氧中毒,诱发肺水肿等严重疾病,对吸氧时间及氧饱和度进行严格控制动态监测,若患儿氧饱和度达到96%,可间断吸氧,一般吸氧时间不超过72h;(3)环境护理干预:为患儿创造通风、安静的病室环境,保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及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对皮肤颜色、弹性、是否存在瘀斑、有无淤血等情况进行细心监测,预防并发症情况;(4)惊厥护理干预:对于中重度脑组织缺雪缺氧患儿,若出现惊厥现象,可能会加重脑部血氧消耗,进而会加重脑损伤,应保持患儿安静,开展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减少重复性操作流程,严密观察患儿有无抽搐先兆,同时准备号抗惊厥药物及时遵医嘱治疗[4];(5)营养及母乳喂养:评估患儿吸吮能力,指导进行母乳喂养,首次喂养不易过量,需少量多次,避免患儿溢乳或呛咳,切忌不可将患儿抱起,保证患儿摄入一定的营养,同时为了保持患儿摄入足够热量,以便维持机体血糖及神经细胞的代谢。

1.3观察指标

不同护理模式后,各组患儿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判定指标:(1)痊愈: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2)好转:生命体征尚未完全稳定,临床体征逐渐改善;无效:呼吸困难加重,出现面色发绀、呕吐等现象,甚至诱发心力衰竭。总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间对比统计,计量对比组间资料运用%表示,行X²检验;计数对比组间资料采用(60a471e7f3f24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表示,进行t检验。数据分析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效率为95.45%与参照组65.21%相比较高,数据间统计有明显差异对比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效果统计分析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效率

研究组

22

15(68.18)

6(27.27)

1(4.54)

21(95.45

参照组

23

7(30.43)

8(34.78)

8(34.78)

15(65.21)

60a471e7f3f24_html_e5191afab1e509e.png

--

--

--

--

7.432

P

--

--

--

--

0.006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嗜睡、吐奶、脸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尖叫及抽搐等体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需及时有效抢救治疗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旦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需配合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发展变化,并开展规范化性护理操作,从患儿体位、喂养、营养、氧疗及呼吸道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性干预护理,可维持患儿病情稳定,及提高预后疗效,提升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及时监测病情动态变化,维持患儿体内酸碱平衡,便于提高患儿日常生存质量,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刘丽, 宋霞, 刘平玲.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周刊, 2018, 000(019):56.

[2]黄菊敏, 李小霞, 吴晓云.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012):137-137.

[3]范瑞君, 赵雪琪.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护理体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2(003):272-273.

[4]雷芬芳. 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健康月刊:2011: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