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慧慧 李文超

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胺碘酮;临床效果

引言:据临床分析得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缺氧或缺血所致,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心肌坏死。该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1]。另外,经过临床经验分析得知,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心房颤动,一旦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在诊治的过程中忽略这一现象,就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法,其中部分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另外一部分使用其他方法治疗,以此完成对比分析,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作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完成选取。期间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81岁,最小值为42岁,平均值为62.38岁,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 方法

参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控制好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采用胺碘酮进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选择胺碘酮150mg与氯化钠20ml混合后行静脉注射,注射时间和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指导患者口服胺碘酮。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将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年龄平均值为本次研究的计量数据,而患者的其他基本资料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而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百分比)为计数治疗检验时的表示方法,数据比较后,若差异较大,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法后,除了2例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治疗均具有效果,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为30例和8例,相加后总有效例数38例,该数据÷本组总人数(40),计算出总有效率为(95.0%);参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后除了9例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治疗均具有效果,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为24例和7例,相加后总有效例数31例,该数据÷本组总人数(40),计算出总有效率为(77.5%);前者数据统计后的优势明显高于后,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40

30

8

2

38(95.0%)

参照组

40

24

7

9

31(77.5%)

X2





12.371

P值





<0.05

2.1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无论是心动过慢,还是房室传动受阻等不良反应,接受胺碘酮治疗的研究组中均未发生,但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参照组中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各发生3例,心动过慢和房室传动受阻各发生1例,相加后共发生8例,在本组中占比(20.0%);数据比较过程中发现研究组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见表2。

2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血压降低

心动过慢

房室传动受阻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0

1

1

0

0

2(5.0%)

参照组

40

3

3

1

1

8(20.0%)

X2






8.479

P值






<0.05

3 讨论

临床中将心肌长时间的严重缺血,导致的急性心肌坏死情况称为急性心肌梗死,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心肌急性损伤、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胸痛和发热是常见的临床表现[2]。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而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该表现可在所有器质性心脏病中发生,同时也会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中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受,心肌耗氧量会增加,从而导致心肌出现严重的缺氧和缺血现象,使心肌梗死地面积增加,严重影响心功能,进一步增加了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临床中将去除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以及维持窦性心律作为治疗的主要原则,药物治疗方法较为常见,同时还有部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碘胺酮是治疗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常见药物,普罗帕酮也较为常见。就普罗帕酮而言,其对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使用药物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局限性[3]。而胺碘酮是阻滞剂的一种,可在多个心脏离子通道中发挥作用,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应用后心房和心室得到延长,同时能够合理地控制组织传导时间。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整体效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患者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临床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还能够促进临床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枝梅,宾勇诚,赵松青.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03):42-43.

[2]孙秀成,谷铭,陈福生,谢启应.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6):34-35.

[3]傅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北京医学,2019,41(12):1064-1066+1070.

张慧慧(2001.9.10)女,汉族,学生 指导教师:李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