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意义,其分折预后。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组36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29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心房颤动组心力衰竭发生率(27.8%比11.6%)及病死率(33.3%比12.4%)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冠状动脉的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P<0.05)。心房颤动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P<0.05),心房颤动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预后差。但采用常规治疗及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内的心率、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结果;心房颤动组在24h后的心率、疗效、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方面均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心房颤动的转复较快,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分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药理机制。方法:选取60例2019.12—2022.6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将胺碘酮治疗应用于研究组中,将普罗帕酮治疗应用于参照组中,观察和比较组间心房颤动转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心房颤动发作控制率(90.00%)、24h心房颤动转复率(93.33%)相比参照组要高(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胺碘酮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中使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以2019年3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心房颤动患者通过应用胺碘酮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同期观察组则改为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7.22% vs 86.11%,P<0.05;治疗后6h、12h、18h和24h心房颤动转复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5.56%,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伴随心房颤动患者通过应用胺碘酮可有效促进心房颤动转复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胺碘酮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 胺碘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58例AMI房颤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甲组29例予以活血化瘀汤治疗,乙组29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出乙组(P<0.05)。治疗前,组间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甲组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乙组(P<0.05)。结论:为AMI房颤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汤治疗能够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活血化瘀汤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供参考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男性占65%。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胸痛(85%)、呼吸困难(60%)和心悸(45%)。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80%)、ST段抬高(70%)和T波倒置(55%)等异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室扩大(75%)、室壁运动异常(70%)和左心功能不全(60%)等异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常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多种异常,包括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和心室扩大等。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及时控制心房颤动、改善心功能,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自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389例AMI住院患者,根据既往是否有房颤病史,分为房颤组(48例)、非房颤组(341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房颤组患者年龄更大,脑钠肽水平更高、Killip心功能≥2级的发生率更高,住院天数更长,射血分数更低(P<0.05)。房颤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P<0.05),非房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更容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合并AMI预后较非房颤患者差。

  • 标签: 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112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AMI合并NOAF者15例,对非房颤组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及梗死相关血管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NOAF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病变范围更广,2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值均<0.05),梗死相关血管更多见于前降支病变,统计有差异性(值<0.05)。结论AMI合并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提示病情严重,近期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内的心率、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4h后的心率、疗效、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心房颤动的转复较快。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Af)的患者,心律失常的标准符合《心电图学》中的诊断标准,心室率>120次/min。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排除药物、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房颤。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4.2±4.1)岁。Killip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Af发生距AMI发病时间为1.8~120h。临床上表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头晕、胸闷、气促等。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在24h后的心率、疗效、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疗效、心房颤动的转复(用药后24h内的)转复情况均显著优于普罗帕酮组(P<0.05)。这提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疗效较好,心房颤动的转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快速房颤的患者给予可达龙150mg静脉推注,随后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并根据患者心室率调整可达龙用量,观察患者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快速房颤转为窦性心律者25例,心室率降至100次/分以下者8例,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出现静脉炎。结论静脉应用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快速房颤的患者有明显疗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可达龙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浅析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先后选取2016年07月至2018年04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分别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并在实验组添加了替米沙坦进行辅助,观察其添加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91.08%,参照组没有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7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而将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有效率达91.0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米沙坦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浅析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先后选取2016年07月至2018年04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分别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并在实验组添加了替米沙坦进行辅助,观察其添加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91.08%,参照组没有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7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而将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有效率达91.0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米沙坦 胺碘酮
  • 简介: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即心脏上方的两个腔室的跳动快速而不规则。它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也可导致中风。因为心房未能有效收缩,难以将血液推入心室。这样血液就流连在心房内,而导致中风的血栓也有机会在心房内形成了。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是治疗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心房颤动 控制血压 中风 关键措施 呼吸困难 药物预防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房颤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都为房颤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故在未来50年房颤将可能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经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校正后,房颤仍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高度重视对房颤的治疗。本文简要阐述房颤治疗现状。

  • 标签: 心房颤动 FRAMINGHAM心脏研究 治疗 心血管疾病 疾病危险因素 人口老龄化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易感因素众多、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但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的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房颤相关的microRNAs主要包括miR-1、miR-26和miR-101,miR-133,miR-328、miR-21、miR-30等,主要通过调控离子通道的表达影响心房电重构,或通过调控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参与心房结构重构。

  • 标签: 心房颤动 MICRORNAS 心房重构 离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