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和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新时代 农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和应对策略

张彦奎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高里中学 072659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以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设置每本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青少年发育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了更加科学的思想价值引领,并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由于对成绩的追求和中考的压力,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现状功利化,违背教育教学的育人宗旨,不容乐观。本文对目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现状 应对策略

2016年9月,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教材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并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在部分省市推广使用。道德与法治不是在原版教材的修改完善,而是从整体框架、立意编排上进行全新设计,新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加契合青少年自身发育特点和发展需求。但是,受种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并不尽人意,教育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注重于知识传递,忽视了能力培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不仅仅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倡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将学生学到的具体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但是,在当下的农村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缺乏真正专业的思政教师,造成业务能力的局限性,比如我校九年级五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一个毕业于思政专业。同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所有教学活动仍然主要围绕考试进行,只注重课本的知识点讲解积累和所谓得分方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只是一味追求一时功利,而并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基。

2、注重于教材内容,忽视了价值引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成长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优良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在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变成了纯粹的理论知识课,课上就是死啃教材,刻板的讲授教材内容,忽视其中的价值观教育,违背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课程宗旨,将教材内容与价值引领割裂开来,也就无法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学、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不仅知识学不好,也不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注重于课堂教学,忽视了课外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识的是自己,,炼的是思维,辨的是事物,观的是社会,悟的是人生。而学生的正确三观就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在逐步拓宽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观念,并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自我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科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或是怕开展实践活动会占用太多的时间,怕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仅仅根据现有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少在课外实践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学生缺乏生活活动体悟,认知表象化,缺乏灵魂的触动和洗礼,也就无法使学生真正产生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达不到实际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对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会放手,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由知识的灌输者改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和参与者,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提倡学生人人是课代表,人人争作道法教师,以更好的全面展示和锻炼自己。总之,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

2、以价值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发掘课本中的社会因素,将课本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讲细讲透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好教学资料,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优良的道德品质,进而积极主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以实践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我校在清明节组织学生进行了以“追忆历史,奉献新时代”为主题的为革命英雄扫墓活动,通过献花、宣誓、擦拭墓碑,参观历史文物资料,聆听英雄事迹的讲解等具体活动,让学生感悟英雄之伟大和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所谓座座方碑镇华夏,尊尊雕像擎苍天,缅怀英烈铭事迹,民族精神万代传。一颗红心向党生,一种精神耀中华。真正实现活动体悟铸灵魂,学作英模育良人。再如,我们可以邀请专家为学生做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影片,切实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中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门、走上街头,通过观察生动现实的社会现象感受道德与法律对生活的引领,通过身边无处不在的实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有所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教师必须正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助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杜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02).

[2]赵晓霞.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0(10).

[3]刘孝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味经典,20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