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郭永建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口学校

摘要:现阶段,随着传统教育模式弊端逐渐凸显,教育开始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教学要从注重培养学生高分能力转变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即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是,由于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并不知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种状况限制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论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育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核心素养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明确指出:“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二、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地引出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必须要创设一个开放、宽松且平等的教学环境,进而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思维性、逻辑性等特质,所以,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可以让学生表达出不同的意见,进而有效地打破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减法》教学中,为学生出示了37-19的例题,其中我班的陈熙怡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用37+2-19-2进行计算?”陈熙怡同学提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表示不赞成,其原因是因为同教材文本上所說的不一样,对此笔者给予支持的态度,并向学生指出同教材文本中的异同点。之后徐文俊同学又提出了还可以变为37-17-2,这样的计算方法也非常的方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胆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能有效地满足其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与此同时,还能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同时还是激发其创新动力的原动力。教师只有在学生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才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促使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三、提升探究水平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综合多种途径加以落实,若是单纯地依靠着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无法保证具体的成效。老师应该关注课余时间的运用,通过将这样的时间加以利用起来,促使着数学知识点能够被二次挖掘,这个过程也能够强化学生的了解,借助于实际学习到的内容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更喜欢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地关注这样情况,开展丰富多样且趣味横生的活动项目,促使学生们掌握扎实的知识,同时又能锻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到《简易方程》相关章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们求出相应的答案。问题中必定会有具体的解答思路,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老师适当地拓展题目,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探索,从而合理地运用方程思想解题。一贯的思维模式就是运用既定的解题思路分析相关的答案,但是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需要老师们重视学生探究水平的提升,由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读懂题目意思

解决问题教学应从学生阅读理解开始着手,分步骤培养学生提炼、加工问题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筛选问题信息到筛选有用信息,再到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最初,学生表达的信息有可能是不全面、零乱的,但是这对学生今后面临问题时能够形成综合各种信息意识的形成有利。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问题中有哪些是有用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学会取舍,并让学生重新梳理想要表达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有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而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顺序进行表达[1]。比如借助“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为例,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购物的情境,最初学生从这个情境之中获得信息十分模糊,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用品,文具盒8元,铅笔3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

教师接着引出问题: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文具盒的价钱?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情境中文具盒8元的意思是指一个文具盒8元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前应先思考再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题目信息读得更准确。接着提问:你们能求出3个文具盒的钱吗?如果确保能求而出那还应加上那些信息,那其他信息有用吗?从而学生明白了问题之中有哪些信息是多余的,从而学会选择问题中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学生寻找问题信息时仅仅是罗列文字信息,并未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在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后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在根据题目顺序表达完整的题目,从而真正读懂题意。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永远怀有不懈学习的动力,同样也需要怀有教书育人的初心。而目前,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不仅仅面临着成绩提高这一个任务,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建芬.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75.

[2]陈红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