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精准转化——以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为例的单元整合式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细读文本,精准转化——以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为例的单元整合式阅读教学

李秋兰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500

教材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从统编版教材“读书为要、双线统一、三位一体、四种能力”的编排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统编版教材更强调了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学会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增加阅读深度。

一直以来,教师们习惯逐课教学,将单元语文要素窄化为知识点进行传授,要求学生进行记忆,更关注教学的结果,而弱化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的价值取向较低,这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浅层次的学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思考度、达成度都不理想,不利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

单元整合式阅读教学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单元整合式教学是把一个单元的内容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其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教材使用来看,实现知识体系的结构化。

第二,从学生学习来看,实现能力提升的策略化。

第三,从教师教学来看,实现统整意识的课程化。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在教材使用(指向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加工)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指向深度化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教学(指向“语文教学策略”的创生与运用)的过程中,关键点都指向了教师,指向了教师对文本的细读与重构,指向了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与运用。

一、文本的细读与重构

细读文本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与其说细读的是文本,不如说,细读的是你自己。你对文本的解读就是你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的体现。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本解读力。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增设一个习作单元。从编者意图看,习作单元的出现,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习作单元的教学应该注重整体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课。

我们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为该册的习作单元,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整个单元由四部分组成,四个部分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第一部分,精读课文——学习习作方法;第二部分,交流平台——总结习作方法;第三部分,习作例文——借鉴习作方法;第四部分,单元习作——运用习作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以“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为整个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着眼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本单元可以通过3个板块(阅读、习作、修改)讲授。第一板块主要以单元内课文整合的方式,通过“指向习作的阅读课”为思想进行尝试。

那么,我们如何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整合,指向习作方法的学习呢?

第一,从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来看,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怎样写”,而不是“写什么”。也就是说,学生不是仅仅了解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把内容写清楚的。

第二,从两篇课文的两道课后题来看,单元语文要素的指向更明确了:学习“怎样写清楚”包括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课后第一题),和把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课后第二题)。

这样,两篇精读课文就能通过这两个问题进行统整。

其次,根据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再从两篇课文的具体内容来看。两篇课文都是作者生活中遇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但却有所区别的。区别一:两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但《麻雀》一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交代了起因、经过、结果;《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山后的顺序来记叙的。区别二:对于两篇课文重点内容部分写清楚的方法都抓住了主要角色的动作、姿态、心理等来具体描写。虽然都是用第一人称叙写的,但《麻雀》一文是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展开的联想来描写的,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切入;而《爬天都峰》是以对话为主的方式,把作者自己想的、听的、做的、说的写下来,是以自己的角度来切入。

“内容人人都看的见,其含义则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秘密”,通过以上的解读,老师们就能在学生关注故事内容、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转向言语表达的秘密,从而完成“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学习目标,为“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尝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准的转化设计

有了正确、精准的解读已经成功的一半,那么紧接着就是如何将这些解读转化为教学设计,突破“千课一面”的困境,实现“各美其美”的语文课堂。

我们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整个单元以“观察”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素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陈钰枢老师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例文后,进行了一节以指向观察方法的习得与观察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单元整合课。

整合的要点就在于直指学习的核心,特别是利用两篇文本整合“观察的不同手段”的环节令人眼前一亮。

《搭船的鸟》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因此陈老师利用这两个片段,带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去发现作者的观察方法:第2自然段的观察是从整体到部分,第4自然段的观察点是落在翠鸟的一系列动作。《金色的草地》第3自然段体现“我”观察的细致。陈老师利用课后题二,让学生猜一猜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作者是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观察,并且是连续进行观察。

围绕“观察的手段”进行的整合学习,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观察方法:静态、动态观察;瞬间、长时间观察。这为后面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观察计划的拓展学习做了巧妙的铺垫,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观察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针对习作单元的整合教学是一条可行之路,这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对自我的挑战和创新,语文课堂不仅仅指向内容、思想、情感,更要关注作者通过怎样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表现。如果,我们能从统编教材编排体系特点出发,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单节课时转变为有结构化的单元整合式阅读教学,就能更好地重组、优化单元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指向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

正如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每一位教师都应真正做到细读文本发现“美在此处”,精准转化实现“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