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


张燕



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所涉内容繁多,在其中进行科学活动实践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优化组合一系列教学内容和形式,使用游戏化情景和提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赋予他们主动探索参与学习的机会。提倡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拓宽幼儿的视野和思维范畴。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区域活动

1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

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幼儿个性化成长与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容小觑。有效性指导是幼儿园组织与构建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因素,能促进幼儿知识增长、智力开发、陶冶情操与提升审美能力。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发挥有效指导的作用,确保幼儿享受和体验科学区域活动带来的无穷魅力。

2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的设计准则

2.1主题化

为了让幼儿乐于体验和参与各类科学区域游戏,持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就需要定期设置一系列鲜明的主题,让游戏和科学紧密关联。教师需要了解幼儿身心特征、掌握地方科学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匹配游戏、实验、教学环节,更好地发挥出游戏教学的导向功效。教师可以考虑将开幕式和闭幕式相结合,规划差异性的主题创意活动,让幼儿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懂得更多实践应用技巧,并在和他人竞赛、交流中发现科学领域的神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发现的浓厚兴趣。

2.2游戏化

除了定期设置鲜明的主题外,更应该科学规划对应的游戏内容和环节。因此,在实施原本课程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调查了解不同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和幼儿共同收集整合各类科学主题的游戏,期间要注意游戏内容、环节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并在实践的同时探索更多的游戏形式,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活动的途径和探究相关科学知识的进取心。

2.3日常化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率地设置和组织科学区域中的游戏,还需要教师及时站在宏观视角调查了解相关游戏的日常化要求,确保实施过后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大幅提升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效果。具体方法就是基于游戏的实际价值合理把控有关教学因素,诸如游戏形式、游戏内容、游戏时间、游戏空间等,让其得到协调组合之后,保证幼儿的主动参与,并让他们在多次实践中促进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2.4社会化

幼儿园科学区域的游戏有着显著的开放性特征,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控、科学教育范畴的延伸拓宽、社会游戏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应用等要求很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幼儿自主地参与进来,并在各类实践中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此外,在幼儿自主加入科学游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全面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智慧,沿用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式,为游戏实践活动的顺利组织创造优质的外部空间与环境。

3幼儿园有效开展科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3.1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使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外,还应该重视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重视偶发的科学探索活动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意识到,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不但来源于集体教学,更渗透在日常学习、游戏、生活中各个方面,如有的孩子会用于抹洒在桌子上的水,在涂抹中对水展开探索,这是对生活中的科学的探索。每一种形式的科学活动都具有不同的价值,教师不能把眼光只局限于追求教学效率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而忽视了科学区域活动以及偶发的科学探究活动。为此,教师要协调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科学区域教育活动、偶发的科学探究活动三者的关系,并灵活转化、恰当使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在以“影子”“月亮阴晴圆缺”等为主题的观察活动中,教师需要长期的观察,这就需要采用集体教学活动以外的科学探究形式。而有些偶发的科学探究行为也可以转化为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科学区域活动,如上文提到的“蚂蚁能背多重的东西”,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饲养蚂蚁,在饲养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探究。最后,集体教学有限的时间有时无法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那么教师就应该把集体教学活动延伸到科学区域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在集体教学结束以后,还能通过科学区域活动或偶发的科学探究活动继续进行相关实践探索,实现对主题活动的深化。

3.2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一直控制着孩子们的学习,幼儿只有被动接受与服从,在接受了大量机械式的、规范化的学习后,孩子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越来越差,这与科学领域需要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相背的。因此教师们必须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避免孩子们死记硬背科学知识。为此,一方面教师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符的教师观、儿童观、教学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推动幼儿自主探究。如教师要关心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捕捉他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主动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另一方面,教师要逐渐转变角色,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孩子们创设科学教育情境,为孩子们搭建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情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3.3构建与现代幼儿科学教育相符的教学评价

在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方面,不能把结果性评价作为开展科学活动的唯一评价标准,应该构建与现代幼儿科学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维评价实现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教师可以从下述几个层次构建科学活动评价:一是关注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评价中要体现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是主动探究还是被动完成任务、在活动中是否一直保持很高的探索热情、有没有一直探索同一个内容等,这些都要出现在活动评价当中。二是关注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使用了哪些方法、有没有对某一种探索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探究能力发展到了何种程度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如“有趣的磁铁”科学活动中,有的孩子使用了多种探究材料完成实验,并进行反复验证,有效体现了幼儿的探索能力。三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社会性发展。如幼儿是否与小伙伴进行了充分的分享交流、有没有通过相互帮助的方式合作完成实验等等。四是关注幼儿的探究结果。在整个科学活动探究评价体系当中,教师要重视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从而通过评价标准的引领使幼儿科学教育回归本真,使科学教育评价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4恰当选择与投放材料,发挥材料教育价值

科学探究活动要恰当选择与投放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材料,并对材料的功能与教育价值做出专业解读,一方面要对材料的性质了如指掌,并进行分门别类保存。如有些材料怕潮湿,应该放在通风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根据科学探究活动的需要投放数量充足的材料,以便幼儿能按需取材。最后还要选择恰当的材料投放时机,或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或引导幼儿进行创新。当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方法,毕竟他们对材料的解读与成人不同,在关注他们解读材料时,鼓励他们实现“一物多玩”探索研究其多种功能,培养他们创新的探究精神。

3.5指导启发幼儿思维,让活动充满意趣

具体来说,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能启发幼儿思维的指导方式,让整个活动充满着“启发”的智慧意趣。要想实现启发式指导,可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承认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在幼儿有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抛给幼儿,而是要给出点拨与提示,让其自主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方可启发幼儿,促进其智力开发。第二,教师可以用“问题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幼儿思考。例如,幼儿遇到困难无法进行时,教师可如下启发: “这里有三个方案,A、B、C,你认为哪一个会更合适一点呢?仔细思考下。”这种问题启发的方式对于幼儿深入思考、走出探究困境具有促进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获取科学知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师应认真研究幼儿年龄与心理特点,运用适合科学区域活动开展的优质化指导策略,提高区域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确保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科学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勇敢畅想,习得更多的科学知识,为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桃.幼儿园开展科学特色区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J].甘肃教育,2020(22):101.

[2]高丽萍.基于核心经验优化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