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袋”在幼儿多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宝贝袋”在幼儿多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帅丽霞

杭州市夏衍幼儿园 310012


一、“宝贝袋”:在幼儿评价中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强调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并积累各种作品,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可见,评价是教育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我园提出利用“宝贝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和同伴主动地、自发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它相关的材料收集起来,并在自由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以自主分享、小组分享、集体分享、师幼互动的形式开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即时反映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态的一种评价载体。

(一)“宝贝袋”:动态记录幼儿成长的过程

“宝贝袋”不需要非常精美、精致的内容,只要是反映幼儿发展过程的材料,娜怕是幼儿粗糙的作品或幼儿失败的经历,只要有利于展示幼儿的发展过程,都可以被选择和记录。它可以根据幼儿自我的喜好和筛选,根据幼儿心智发展,根据教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替换,是幼儿自我成长过程的动态记录。为此,“宝贝袋”将更加全面、真实、动态的记录和反应幼儿的成长过程。

(二)“宝贝袋”:调整后续课程内容的依据

“宝贝袋”使用过程中,幼儿对袋中内容的选择,内容保存的时长,自我反思性评价、幼儿分享过程中的重点等,均可以让教师在梳理分析和准确跟进后对课程内容的开展做出评价,并及时改进、调整、完善后续课程。

(三)“宝贝袋”:积累不同方面表现的素材

“宝贝袋”并非单纯的作品收集,幼儿可以囊括收集自己艺术类音响资料(美术作品、表演照片、手工作品等),也可以收集自己的观察记录、前书写作品、同伴互动内容、能力评估结果、科学小常识、数学小发现、心情随笔、情感涂鸦和自己感兴趣、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等等。其内容涵盖丰富,能有效积累幼儿不同方面的阶段表现,是绝佳的跟踪性评价素材宝库。

二、“宝贝袋”:在幼儿评价中的操作方式

(一)“宝贝袋”的管理:幼儿自主商量的过程

“宝贝袋”的管理主体是幼儿而非教师,幼儿可以自主决定或和同伴、小组商量后决定“宝贝袋”的保存方式和保存位置,可以在保证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放置在个人物品柜中,放在床脚,放在班级门口或图书区等地方。同时,幼儿应承担“宝贝袋”的保管职责,争取做到不丢失、不损坏、不混淆。

(二) “宝贝袋”的内容:幼儿集体讨论的产物

“宝贝袋”因为幼儿个性化样式的不同,其储存大小会有所区别,明确它的储存内容能使积累的内容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谈话活动、投票活动、实践后的分享等集体形式对内容的选择进行价值澄清,明确班级“宝贝袋”在某一阶段收集何种素材,杜绝“宝贝袋”成为“杂物袋”。如某班通过推荐会的形式集思广益可以收集的素材又以投票形式得出某主题下优先收集观察记录表、户外写生和同伴点赞卡三个内容。

(三)“宝贝袋”的运用:幼儿集体互动的形式

“宝贝袋”的内容积累来自幼儿,其具体运用的方式方法决定权也还给幼儿,本园采用开心大转盘或自主贴学号的方式,让幼儿在某一周期内自主选择分享方式,分享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语言区分享小讲堂,表演区模拟表演,教师问答小互动,小组座谈,分享视频小录制,两人私密聊天等。

同时,师幼共同协商确定“宝贝袋”的固定分享日,并用“宝贝袋”专属主题墙(一小块)予以记录和提醒。如我园某班师幼讨论后得出每周一到周三积极自主筛选后积累“宝贝袋”内容,每月的8号和18号集体分享,其余时间个别分享。

三、“宝贝袋”:在幼儿评价中的操作策略

宝贝成长袋评价反映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它不仅仅只反映幼儿取得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融过程与结果为一体,兼容了 多种具体评价方法,如展示性评价、追踪性评价、归因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整体性评价。
巧借宝贝作品集,给予展示性评价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宝贝袋”把每个幼儿的作品收集起来,包括手工、绘画、录音二维码等,将幼儿的优秀作品在班级或幼儿园里展示,作为对幼儿的表扬及评价
(二)巧用宝贝记录表,实施追踪性评价

在幼儿的生活中,有些科学现象是快速发生的,比如颜料调和后变色,冰遇热融化等等;但是,有些自然现象的变化是缓慢的,需要持续追踪的观察,这就需要幼儿自制或者教师设计持续性记录表,实施追踪性评价。

巧选宝贝自然物,开展归因性评价

一日活动中,经常发现孩子会在散步、户外活动时将一些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当做宝贝收集在袋中,教师通过孩子对自然物的观察和收集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趋向并进行评价。

宝贝金点子,组织诊断性评价

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幼儿已经掌握的。

(五)巧汇学习故事,开展整体性评价

宝贝袋内收集到的幼儿作品和记录纸,为幼儿的水平提供了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师对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评价,不再通过一两次测评或谈话就得出结论,而是在回顾宝贝袋在一段时期内积累的各种质性资料的基础上做出整体性评价。

四、“宝贝袋”:幼儿评价中的再思考

(一)持续评价,系统全面

“宝贝袋”评价是一种有计划、长期连续使用的评价方式。通过绘画、手工、照片、前书写、语音、记录表等多样的操作形式,融合展示性评价、追踪性评价、归因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动态评价幼儿的成长过程。回顾一段时间“宝贝袋”的积累,从幼儿发展的持续性来看,形成的评价成果系统全面。

(二)幼儿主体,注重过程

“宝贝袋”评价聚焦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关注幼儿成长中的变化。因此宝贝成长袋中并非只呈现幼儿学习的成果,更着重体现幼儿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教师及时进行支持与调整。

(三)多元交互,发展学习品质

通过宝贝袋展示、分享等形式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与经验交流。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中,激发不同幼儿个体的学习兴趣,基于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形成乐于探索、乐于创造、乐于坚持的学习品质。

(四)百尺竿头。任重道远

在总结宝贝“宝贝袋”的评价中,我们仍有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评价结果缺少量化,还存在一些幼儿作品盲目收集,缺少进一步分析的情况。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张博.幼儿“档案”的创建和使用.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